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抗诱变中草药配伍及其对头颈部肿瘤预防研究

刘洋  
【摘要】:本文目的在于确定中草药配伍,用于头颈部肿瘤高危人群的预防。中草药配伍用于肿瘤预防的理论基础是诱变剂敏感性与肿瘤有密切关系的学说,具有不稳定性基因组的人群有更大的患癌倾向。高诱变剂敏感性就意味高的肿瘤易感性。头颈部肿瘤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诱变剂敏感性高于一般人群。所以,降低了该人群对诱变剂的敏感性,就降低了头颈部肿瘤易感性,即预防了头颈部肿瘤的发生。 多种中草药具有抗诱变作用,本文采用抗诱变中草药人参、五加皮、茯苓、当归、猪苓、甘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两个中药配伍。配伍1:五加皮20 mg,人参20 mg,茯苓10 mg,当归5 mg;配伍2:五加皮20 mg、人参20mg 、猪苓10mg 及甘草5mg。然后利用上述配伍进行头颈部肿瘤预防的抗诱变实验。 本文采用两个实验:Hsu 建立的以BLM 为诱变剂的诱变剂敏感性实验(以每细胞染色体断裂,即b/c 值为指标)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以微核率为指标)。结果表明:1、头颈肿瘤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与一般人群的自发断裂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微核率有明显差异(p0.01);2、两种中草药配伍诱发的染色体断裂率及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 头颈肿瘤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BLM 诱发的染色体断裂率及微核率与一般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4.抗诱变实验中, 两种中草药配伍组的染色体断裂率及微核率与BLM 诱导的阳性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中,所筛选出的两种中药合剂是稳定基因组作用最强的;(2)一般人群、头颈部肿瘤及其一级亲属DNA 修复能力不同;(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功渠;;制备中草药片剂体会点滴[J];中国临床医生;1977年07期
2 ;国内五种煎药方法的比较[J];中医杂志;1977年08期
3 邢庆云;陈进明;;山西省霍县、和顺县中草药名录[J];医卫通讯;1975年02期
4 解治平,张在朝,高旭军,曾甲武,汤国安;时珍牌消毒蚊香杀菌作用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1985年04期
5 徐颂芬;徐祥浩;;《岭南采药录》评介[J];中药材;1988年01期
6 苍泽;;书讯[J];福建中医药;1992年04期
7 梁士贤;卞兆祥;David MOHER;Simon DAGENAIS;李幼平;刘良;吴泰相;缪江霞;;提高中草药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Ⅲ:中草药的质量控制(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年03期
8 齐兵;齐柏;胡继红;刁虹;;中草药不良反应的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周娜;李晓玫;;马兜铃酸肾病研究的新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01期
10 ;《中草药》杂志被评为第六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J];中草药;2008年01期
11 ;《中草药》杂志被评为第六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J];中草药;2008年03期
12 林爱伟;杨晓梅;张红霞;郎云泽;潘艳艳;;中草药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年18期
13 孙燕;;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应注意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34期
14 刘巍;杨京蓉;于铁;;复方苔藓散结合醋酸地塞米松贴膜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12期
15 ;中药名歇后语[J];医药与保健;2008年12期
16 王秋冬;王文英;林桂珍;;186例中草药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09年02期
17 ;《中草药》杂志售过刊信息[J];中草药;2009年01期
18 ;《中草药》杂志售过刊信息[J];中草药;2009年02期
19 马玉秀;;主成分分析用于中草药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年03期
20 徐振华;陈富医;;中草药中毒的救治[J];中外医疗;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蓉;;头颈部肿瘤~(99)Tc~m-MIBI阳性显像的临床应用探讨[A];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向作林;曾昭冲;吴铮;管一晖;刘建军;;PET/CT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剑飞;贾俊;;头颈部肿瘤嗜神经侵袭的分子通路的研究进展[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4 吴小梅;;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孙爱君;Silvia Johansson;Jens Sorensen;;1-[~(11)C]-Acetate血流灌注、氧化代谢PET显像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初步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权润花;成静;高学珍;;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连欣;管秋;王欣海;张福泉;;应用锥形束CT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初步研究[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萍;张家雄;祈芳;;补气益脾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放化疗的应用(摘要)[A];第三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尤丹;王孝深;胡伟刚;郭晓梅;陆惠忠;胡超苏;;兆伏级锥形束CT引导的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正常组织的变化规律分析[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德山;王喜文;姜瑞华;;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及颅内恶性肿瘤临床研究[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圃;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李文晋;兔VX2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模型建立及MRI、病理诊断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韩敏;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和周期素D_1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4年
4 周水洪;~(18)F-FDG代谢功能图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葛铭;中草药对犬生殖系统影响及促进犬发情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6 焦士龙;微波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王法亮;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彭磷基;扶正抗癌方、维生素C及两者联用防治肝癌作用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杜广;PC-SPES Ⅱ对人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型细胞株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郭喜凤;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抗诱变中草药配伍及其对头颈部肿瘤预防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于海;中草药及核糖体灭活蛋白抗病毒的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3 赵红琼;新疆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治疗中草药的筛选[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郭文婷;两种免疫增强剂对牙鲆和凡纳滨对虾免疫因子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尹礼烘;白英诱导人肺癌SPC-A-1细胞凋亡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6 刘江;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P物质和组胺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李军;大医通痹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8 刘晓静;三种中草药抑制甲3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贾海燕;日粮添加几种中草药对鹌鹑产肉性能和产蛋性能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10 富宏骞;中药治疗奶牛卵巢静止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素英;中草药牙膏面临政策利好[N];中国经营报;2006年
2 刘士敬;哪些中草药会伤肝[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新 信;中草药会不会降价[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王玉堂;中草药开始用于饲养业[N];中国畜牧报;2004年
5 李巍;中草药与生物技术展吸引大量市民参观[N];河北日报;2007年
6 王道毅 邹文俊;我国中草药出口欧盟的新机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小杨;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有了规范[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蓝蔚林小勇 翁旭欧;就地取材开发中草药[N];温州日报;2008年
9 ;会伤眼的中草药[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吴志;香烟穿中草药“马甲”同样有害[N];保健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