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氢迁移反应CF_3O+CH_4(CD_4)→CF_3OH(CF_3OD)+CH_3(CD_3)的微观动力学研究

经斌  
【摘要】:本文利用直接动力学的方法对CF_3O + CH_4(CD_4) →CF_3OH(CF_3OD) + CH_3(CD_3) 氢迁移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 得到了该反应的反应路径,反应势垒,反应焓变以及含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的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速率常数。在实验测量的温度范围内,理论计算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的较好,说明了理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并在实验所没有测量的一些温度范围,给出可靠的理论预测结果,得到了在较大温度区间该反应速率常数的三参数阿累尼乌斯表达式。 2.本文研究表明利用直接动力学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高精度的能量组合算法,计算较大分子反应体系的速率常数是一种可行、可靠的理论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昕,李俊篯,章永凡;具有D_(6h)对称性的C_(36)碱土金属衍生物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J];结构化学;2000年01期
2 陈明旦 ,焦毓才 ,罗海彬 ,刘建文 ,张乾二;原子团簇Ge_(11)同分异体的密度泛函研究[J];结构化学;2004年02期
3 乔青安,蔡政亭,冯大诚;水分子辅助的一碳单元转移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4 吕庆章;卢雁;王键吉;;氯化四苯基铁卟啉和氯化四全氟代苯基铁卟啉的密度泛函研究(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2006年03期
5 邵菊香;程新路;杨向东;葛素红;;二甲硝胺含能材料的特性研究(英文)[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杨华清,陈耀强,胡常伟,龚茂初,胡海荣,田安民;Ni原子活化甲烷中C-H键的密度泛函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张义权,罗成林,余智;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双核铜化合物的磁性和自旋密度分布[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8 刘明宏,焦毓才,刘建文,张乾二;原子团簇P_(13)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张敬来,文瑾,苗体方;雄烯二酮特征代谢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李明,罗小玲,唐典勇;铑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12期
11 徐建华;α、β硝基胍的异构化反应机理及其相对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2 杭烨超;李方实;;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3 贾廷见;李朋伟;尚治国;张玲;莫育俊;;糠醛分子的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7年01期
14 王莹;罗洎;;3-5-二(2'-芳基-1',3',4'-噁二唑基)吡啶荧光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J];广东化工;2009年11期
15 侯春园;陈晓芳;刘建勇;王伯周;;5-氯-2-硝基苯胺合成5-氯-苯并氧化呋咱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6 阎峰,陈志达;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和自旋密度图[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17 张敬来,苗体方,陶偌偈,臧双全,田安民;酚氧桥联铜钴异双核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18 孙扬,魏志钢,黄旭日,李泽生,孙家钟;C_2H_3和NO_2反应势能面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19 赵颖,邓嘉莉,廖显威;核自旋偶合常数~2J_(C-C-F)的量子化学计算[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03期
20 戴国梁,王永成,耿志远,吕玲玲,王冬梅;SiH_3与NO_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荣;丁迅雷;郭文录;;Wn团簇上N_2分子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邢博;孙迎新;刘连池;刘洋;孙淮;;理论研究硅沸石合成初期低聚物的生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陈浙宁;陈征;傅钢;徐昕;;肉桂醛选择性还原的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李强;邓湘云;李德军;;TiB_2/TiN纳米多层膜界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金铜音;王永霞;刘靖尧;;钯配合物催化降冰片烯聚合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孙晓丽;谢冰;孙雨安;董春红;李存红;王国庆;;基于DFT的梓醇核磁共振谱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伟奇;孙秀冬;;FeCl3催化芳烃和酮的分子内亲电闭环反应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方华;王曙光;;密度泛函方法研究E(AuL)_2~q(E=N,O,P,S,As,Se)体系闭壳层间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尹跃洪;宋燕;陈宏善;张材荣;;(AgBr)_n(n≤6)团簇的从头计算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樊继彩;商志才;;光诱导的1,4-加成反应中取代基效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霞;几类重要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齐艳;直接动力学研究多原子体系的反应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肖海燕;原子和分子在Rh(111)表面吸附行为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项生昌;桥联二聚及多聚过渡金属化合物磁偶合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5 孙巨龙;金属离子—分子络合物光解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刘红霞;几类重要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论[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丽;几类重要的氢迁移和卤素迁移反应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勇;离子液体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吕铁羽;GW方法和半导体准粒子能带结构[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赵爽;密度泛函方法研究银团簇与原子的相互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斌;氢迁移反应CF_3O+CH_4(CD_4)→CF_3OH(CF_3OD)+CH_3(CD_3)的微观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金波;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铁团簇[D];吉林大学;2004年
3 韩利平;青蒿素类衍生物的量子化学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郭景雪;非晶态合金Fe-B-P体系局域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5 许向华;镍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其结合物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志良;多环芳烃的量子化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高林娜;胶体铜催化剂催化特征的研究及量化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李楠;氯苯三价阳离子离解势能面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侯丽梅;2,6-二噻吩基并苯齐聚物的能级和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薄冬生;咔唑聚合物及聚芴衍生物发光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朴淑瑜 唐婷;探究稀土的光与磁[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庞利萍 辛晓 唐茵;承前启后 重任在肩[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记者 李大庆 通讯员 贾宝余;我科学家提出元素碳的一种新结构[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