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中部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
【摘要】:海洋第四纪沉积环境和物源分析是海洋地质学家和沉积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第四纪频繁的气候冷暖交替,海平面的频繁波动,在滨海平原区与邻近的陆架浅海区,形成了几十米至数百米的松散沉积层,沉积物中保留了大量反映古环境要素的信息,提取这些信息并分析其地质意义就成为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本论文首先对研究海区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类型进行了分类,划分出三个沉积区,通过对每个沉积区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矿物和元素组成与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研究海区沉积物的来源,给出了一定元素示踪的物源意义,并分析了海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物源及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物分布的控制作用。然后又对三个柱状沉积物的类型、粒度、14C年龄和微体古生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地层划分,探讨了研究海区晚第四纪沉积记录的古环境意义。
|
|
|
|
1 |
陈刚,李萍,李从先;山东荣成沿岸晚第四纪埋藏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及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4年01期 |
2 |
蓝先洪;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特征[J];沉积学报;1996年02期 |
3 |
林春明,黄志城,朱嗣昭,李从先,蒋维三;杭州湾沿岸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J];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
4 |
樊启顺;赖忠平;刘向军;孙永娟;隆浩;;晚第四纪柴达木盆地东部古湖泊高湖面光释光年代学[J];地质学报;2010年11期 |
5 |
董方,刘素美,张经;北黄海与渤海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
6 |
白晓歌;汪岷;梁彦韬;江雪娇;王芳;杨琳;;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分析北黄海夏季浮游病毒的分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7 |
奚智祥;渤海和北黄海沿岸海区的月平均海平面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初步讨论[J];海洋通报;1983年06期 |
8 |
王桂芝,高抒,李凤业;北黄海西部的全新世泥质沉积[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4期 |
9 |
陈晓辉;李日辉;张志珣;李铁刚;;北黄海海区浅地层剖面数据资料干扰分析及预处理[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1期 |
10 |
王永吉,刘昌荣;“黄海底质调查报告”摘要[J];海洋湖沼通报;1979年01期 |
11 |
童国榜,石英,范淑贤,张俊牌,宋祥华,刘振西,乔光东,张纪祥,张梅英;银川盆地晚第四纪环境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2 |
王开发,陆继军,郑玉龙;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孢粉、硅藻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5年04期 |
13 |
张以恳,杨玉玲;夏季北黄海冷水团多年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1996年04期 |
14 |
刘宝柱,李从先,业治铮;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5 |
李;《中国晚第四纪湖泊演化与古气候动力学》出版[J];湖泊科学;2002年01期 |
16 |
张龙军;郭朝;薛亮;;秋季北黄海表层海水CO_2分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7 |
田琳;陈洪涛;杜俊涛;王秀海;;北黄海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8 |
孙同美;张龙军;薛亮;;春季北黄海表层海水CO_2分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19 |
臧璐;石晓勇;张传松;宋国栋;;冬、夏季北黄海生源要素的平面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3期 |
20 |
刘树民;北黄海及其围域地区北北西和北东东向断裂的岩组学[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