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

吴碧磊  
【摘要】:动力总成悬置的匹配是整车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悬置系统匹配的好坏与整车振动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研究资料基础上,通过探讨载货汽车在各工况下的振动机理,就悬置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悬置的种种约束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利用ADAMS 软件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仿真模型,将6σ概念与遗传算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相结合,构造了基于产品质量工程的6σ概率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对设计目标的优化,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在实施过程中,利用iSIGHT 软件进行确定性和随机性优化,力图从根本上提高了动力总成的设计水平。为更好地控制整车性能,本文利用ADAMS Car 软件建立了解放J6 重卡整车仿真模型,并对底盘悬架板簧、横向稳定杆及驾驶室悬置等部件均进行了柔性化处理,以提高模型的仿真精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肖杰;雷雨成;汤涤军;;基于能量法解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J];车用发动机;2006年03期
2 王海霞;武一民;张跃;杜朋;;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年03期
3 王敏;刘正士;毕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J];汽车科技;2007年06期
4 申建中;肖敏;;ADAMS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能量法解耦中的应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侯勇;赵涛;;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悬置系统优化软件开发[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辛勇,何成宏,杨国泰;冲击机械隔振中阻尼的应用研究[J];振动与冲击;1999年02期
7 黄信;柏世川;章竹一;;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8 严济宽,王光;几种隔振布置方案固有频率计算[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5年06期
9 周斌,谭达明;内燃机弹性基础隔振系统固有频率偏差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王敏庆,盛美萍,段培贤,孙进才;多自由度周向隔振系统性能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11 田沛;马平;;多变量滞延过程的预估控制[J];华北电力技术;1993年02期
12 凌诒灏 ,姚大法;柴油发电机组整体隔振计算[J];船舶设计通讯;1996年03期
13 舒迪前;奉川东;尹怡欣;;多变量系统神经网络解耦广义预测控制及其应用[J];电气传动;1996年04期
14 孙玲,杨国泰,何成宏,张廷;液压机隔振的试验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1997年01期
15 ;精密设备的振动隔离分析[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998年04期
16 万汉驰;振动压路机五级减振系统分析[J];建筑机械;2001年07期
17 左小五;基于变结构预测控制的解耦及其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1期
18 张军,谌勇,骆剑,华宏星;整星隔振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J];航空学报;2005年02期
19 李新安;汪仲琦;;碎煤机弹簧隔振基础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6年06期
20 戴超;;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宏伟;潘宏侠;;基于某动力传动体的减振技术研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赵登峰;;客车动力总成悬置匹配研究[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银燕;王连贵;金星国;;两级隔振模型在减振包装设计中的应用[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王亮;门永新;朱贞英;王志亮;赵福全;;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及稳健性分析[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河洲;顿栋梁;王桂群;;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与分析[A];第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渊深;;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交叉耦合电压的解耦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张珂珂;王志燊;王永骥;刘磊;;基于BP网络的飞行器解耦设计[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志江;谭燕;何锃;;HWIB用于高速铁路引发低频振动的隔振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杭鲁滨;王彦;杨廷力;;并联机器人机构解耦准则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金伟;李焱;吴波;;全动翼面操纵系统刚度解耦颤振模型设计技术[A];第八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芳;计及弹性基础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特性分析与解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龙岩;基于改进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3 付江华;轻型客车关键橡胶隔振件性能匹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姜莞;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性能模拟与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启志;工程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6 时培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国春;汽车动力总成振动主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晓彦;类土质边坡特性及其锚固设计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刘大全;考虑温粘热效应的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刘方;电力系统动态最优潮流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碧磊;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海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及软件开发[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唐静;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态解耦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丽;神经网络PID在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5 李新利;神经网络在线解耦算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6 刘洋;直线伺服六位置环虚拟轴数控机床的解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7 施燕美;基于自抗扰技术的协调控制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刘雪冬;主动磁悬浮力耦合的软件解耦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靳蒙;三轴液压角振动台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改甫;热电厂回水加热系统建模及单元机组协调智能控制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德尔福推出新型磁流变液动力总成悬置系统[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佳师;李实恭: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计算[N];中国电子报;2010年
3 记者 张远平;无锡宏源:技术服务得市场[N];中国船舶报;2006年
4 记者 王孙;中德交流船舶减振降噪应用技术[N];中国船舶报;2005年
5 李媛;北京地铁10号线开始铺轨[N];建筑时报;2007年
6 左庆玲;解决环境微振 切中当前急需[N];科技日报;2003年
7 顾灵;低声说话有利长寿[N];北京科技报;2003年
8 全国非织造科技信息中心 向阳;非织造汽车内饰前景看好[N];中国纺织报;2006年
9 宣骄;雅绅特促销冲击波[N];国际商报;2007年
10 BEA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 宋传宁;给SOA加上事件触发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