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硅基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研制

王菲  
【摘要】:本论文分别使用甲基丙稀酸甲酯-甲基丙稀酸环氧丙酯共聚物(PMMA-GMA)、氟化聚醚醚酮(FPEEK)和高含氟量聚芳醚(FPE)三种氟含量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出32 通道硅基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AWG)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论文中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对聚合物光波导材料和硅基聚合物AWG 器件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介绍。详细讨论了聚合物AWG 波分复用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AWG 波分复用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介绍了AWG 器件在波分复用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对三种聚合物材料的合成、AWG 参数优化、结构和版图设计、工艺制作、器件性能测试、芯片端面抛光和耦合封装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所完成的主要创新性的工作如下: (1) 使用我们自行合成的氟化PEEK 聚合物材料在国内首次成功制作出32通道硅基氟化聚合物AWG 波分复用器。这种氟化PEEK 聚合物波导的传输损耗为0.81 dB/cm,制作的AWG 器件波长间隔为0.8 nm,插入损耗在12.8~17.8 dB之间,串扰小于-20 dB。 (2) 使用高含氟量FPE 聚合物材料在国内首次制作出波长间隔0.8 nm,插入损耗10.3~15.3 dB,串扰小于-20 dB 的聚合物AWG 器件,该器件的性能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器件的插入损耗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 探索了一种基于光刻胶结合铝掩模技术的聚合物光波导器件的制作工艺,针对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波导侧壁粗糙的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回溶”技术来降低由此引起的散射损耗。实验表明这种方法使氟化PEEK 聚合物波导表面粗糙度由41.307 nm 降低到24.564 nm,散射损耗降低了5 dB。这项技术为研制低损耗的聚合物波导器件提供了有效途径。 (4) 自行设计了一套使用简单方便的光波导器件耦合测试系统。这套测试系统与国外生产的测试系统相比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低了近十倍,并且放大倍数较大且可调。这套测试系统适用于多种光无源和有源器件的性能测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5) 选用载玻片作为保护层材料,详细研究了硅基聚合物AWG 芯片的端面抛光问题,实验表明抛光可以使AWG 芯片的端面耦合损耗降低1.7 dB。抛光问题的有效解决,可大大推动我们自行研制实用化AWG 器件的进程。 (6) 自行设计了一套Peltier 型温度控制系统,可将器件的工作温度控制在-20℃至100℃。对研制成功的氟化PEEK 聚合物AWG 芯片用尾纤进行了单通道的耦合封装,详细研究了封装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并测试了封装后的AWG 器件的温度和偏振特性。这些经验和技术对其它无源和有源器件的封装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为AWG 器件的实用化和集成化奠定了基础。硅基聚合物AWG 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成功研制为其它聚合物有源/无源器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可大大推进国内有机光波导器件的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万邦江;胡武洪;;聚吡咯的电子结构及导电性的理论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8期
2 姜敏凤;许贞凯;刘会霞;李品;宋新华;王凯;;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激光透射连接聚合物工艺参数优化[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7期
3 牛铮;邵涛;章程;于洋;姜慧;严萍;;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J];高电压技术;2011年06期
4 孔明伟;;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新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5 朱娟;伍勇;;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1年04期
6 文庆珍;朱金华;黄俊斌;李志生;;聚合物封装光纤光栅动态声压增敏有限元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彭文强;吴宇列;刘勇;冯宗杰;;聚合物光波导端面磁流变抛光工艺(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凯;陈钊;杨楚罗;秦金贵;曹镛;;新型主链含铱配合物的聚芴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2 李辉;张兴雄;仇磊;张书香;;热分析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3 林权;赵登峰;孟雪松;郑静;陈志民;杨柏超;;含稀土铕聚合物胶体晶体的光学性质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梁清泉;李斌;;聚合物材料阻燃评估方法研究分析[A];2004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赖建军;柯才军;周宏;易新建;;图形转移工艺制作聚合物折射微透镜阵列[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秦怀礼;张世民;阳明书;;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环境稳定性[A];PPTS2005塑料加工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曾能;陈玉坤;杨第伦;李宗葆;徐松林;;氢氧化镁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减排新技术推介会专辑[C];2008年
8 俞炜;周持兴;;非线性振荡剪切用于聚合物材料结构表征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孙志强;张恺;杨柏;;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设计合成[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旺;梁琨;吴伯瑜;高逸;田风军;罗淑云;殷建军;叶钢;;聚合物CPW行波电极电光调制器[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菲;硅基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希珍;1.55μm波段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的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海明;硅基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器件的优化设计和实验制备[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陆荣国;有机聚合物集成光学RF移相器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费旭;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海涛;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斗国;微纳金属复合结构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董毅;用于光互连的体波导光栅耦合器:分析、制备和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9 魏舒;新型高比表面积聚合物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的合成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飒飒;聚合物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阳;聚合物材料燃烧性和阻燃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闻紫云;微光学陀螺环的聚合物波导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高宇;聚合物波导传输损耗与电光系数的测量[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彭亚雄;基于EOPCB的聚合物波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孙菲菲;基于线阵CCD的图像式聚合物材料杂质测量仪[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玉辉;新型聚合物波导微环谐振器设计与制作[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陆荣国;有机聚合物光波导延迟线的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雷伟;聚合物热光光开关电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晨;有机聚合物电光调制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宇;基于FD-BPM的有机聚合物光波导器件的模拟[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中心通过验收[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罗文;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中心通过验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刘芃;让聚合物材料变得更好用[N];上海科技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宁;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组建[N];贵州日报;2008年
5 杨维骅;第三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会议举办[N];中国纺织报;2007年
6 ;发展中的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贵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唐茵;英国抢占塑料电子产业先机[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王新明;贵州首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志强;高原“探戈”[N];科技日报;2009年
10 于洋张兆军;新型导电聚合物材料及膜导电性测量仪研发成功[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