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汽车件的冷挤压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

徐虹  
【摘要】:本文根据汽车冷挤压件成形、受力和疲劳破坏的过程,将冷挤压汽车件的工程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以残余应力为桥梁,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弹性力学理论和疲劳破坏理论,运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技术、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技术和疲劳寿命计算方法,以MSC.SuperForm、MSC.Marc 和MSC.Fatigue 等软件为平台,建立了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定义了冷挤压数值模拟、实际受力数值模拟和疲劳寿命预测三个功能模块,指出了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从而建立了汽车件的冷挤压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 针对渐开线传动轴花键,建立系统分析流程,以疲劳寿命为目标,优化冷挤压花键工艺参数,并利用优化结果指导模具设计,进行了花键冷挤压工艺性试验和疲劳试验研究,验证了系统优化和预测的正确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智,李京珊;影响冷挤压强化效果的因素[J];机械强度;2002年02期
2 傅仕伟,王珉,左敦稳;冷挤压孔抗疲劳增寿机理与试验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1998年01期
3 何晓辉;高锦张;;冷挤压组合凹模的寿命估算[J];金属成形工艺;2003年06期
4 ;轴承内圈的冷挤压[J];轴承;1975年03期
5 马海泉,陈云冲;轴承环冷挤压的模具设计[J];模具工业;1988年02期
6 雷永刚,彭颖红,阮雪榆;基于事例推理的冷挤压工艺规划专家系统模型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7期
7 孙金良;;冷挤压薄壁零件壁厚超差问题简析[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年21期
8 ;1000吨冷挤压油压机[J];CMET.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1973年04期
9 余江林;;冷挤压小R钢管弯头[J];锻压技术;1986年01期
10 李敏政;;不锈钢在阶梯形模具中的冷挤压[J];模具技术;1993年01期
11 徐祥龙;汽车活塞销的冷挤压加工[J];锻压技术;1995年01期
12 孙暄,姜澄宇,付仕伟,黄科阳;超高强度钢镙纹挤压在线监测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1995年06期
13 ;钢筋冷挤压连接技术[J];技术与市场;1997年09期
14 赵春华,钱耿炎;AutoCAD在小模数内齿圈的冷挤压模具加工中的应用[J];模具技术;2003年04期
15 程明,王强,许沂,张士宏,梁冬冬;汽车启动器套筒冷挤压过程数值模拟[J];CMET.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4年02期
16 李继业;;退火与金属冷挤压后冲孔工艺性[J];新技术新工艺;1981年06期
17 肖景容 ,周士能 ,李尚健;圆锥轴承套圈冷挤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5期
18 刘志东;余承业;吴永端;杨怡生;;激光辐照对航空高强度结构钢疲劳特性影响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1992年06期
19 刘克科;低碳钢冷挤压工艺探索[J];锻压技术;1994年04期
20 万战胜,黄正林,刘志方, 宋建祥;冷挤压凸模加工工艺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永;刘德义;刘世程;李辉;秦晓锋;;未溶碳化物对60Si2CrVAT弹簧钢疲劳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2 赖正聪;王时越;杨锡阶;景江峰;马云伟;;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3 倪侃;张圣坤;;二级低高和高低加载下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测[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4 崔德渝;张行;;预估构件中周疲劳寿命的损伤力学方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徐学东;;既有铁路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赵钦新;朱丽慧;顾海澄;陆燕荪;;P91钢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若燕;李明龙;;起重机剩余寿命估算方法的探讨[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8 杨怡;黄培彦;;预应力CFL增强RC梁的疲劳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刘逸平;何庭蕙;朱国何;汤立群;黄小清;;液体橡胶基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段庆全;张宏;;X80管线钢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虹;汽车件的冷挤压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高军;基于知识的冷挤压工艺设计智能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弯艳玲;蜻蜓翅翼三维空间结构的动力学与疲劳寿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马存旺;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分层特性及疲劳寿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勇;电厂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评估技术及压力管道结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龚顺风;海洋平台结构碰撞损伤及可靠性与疲劳寿命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刘翔;面向动力性能的抗冰导管架平台优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徐立;基于过程集成技术的铝合金轮毂疲劳寿命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刘宇;基于半圆弯曲试验的沥青混合料动态响应及断裂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中平;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等离子喷涂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成恩;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弯曲疲劳寿命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2 杨学贵;水镁石纤维混凝土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申健;挤压变形镁合金的低周疲劳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4 赵霞;某涡浆发动机涡轮转子强度与寿命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冯刚;白车身强度台架试验方法及疲劳寿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孟剑;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力学模型分析与抗疲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许志贵;特种喷洒装备管路系统振动分析与耐久性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晓波;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建模与寿命损耗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9 丁达伟;低温钢纤维混凝土梁抗折疲劳特性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凯;老龄飞机的疲劳损伤[D];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行健;中国花键冷挤压制造技术达国际水平[N];国际商报;2002年
2 记者 张晓梅;为高级客车国产化铺路[N];中国交通报;2002年
3 方舟;特殊用途超洁净轴承钢的发展[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4 ;采用冷挤压生产钢桶封闭器螺圈新工艺[N];中国包装报;2004年
5 唐士军;启力首获行业标准制订权[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 通讯员 孟心仪 何冬梅;20%的新品开发率是如何实现的?[N];中国冶金报;2008年
7 安世亚太 雷先华;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程长龙;格尔顿汽车传动装置走红欧洲[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9 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江兴讯;高速客车用弹簧钢在兴澄特钢亮相[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林立恒;阀门弹簧用线材特点[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