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物质组成及地质演化

郝国杰  
【摘要】:本论文以板块构造和造山带等地学新理论为指导,以地质事件群研究为主线,采用区域地质调查手段,在查明区域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变形特征基础上,将本区前泥盆纪变质地体由北向南划分为欧龙布鲁克古陆块、沙柳河超高压碰撞带和柴达木微陆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研究了欧龙布鲁克古陆块、沙柳河超高压碰撞带和柴达木微陆块的物质组成,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最北部的欧龙布鲁克古陆块主要由古元古代德令哈片麻岩、莫河片麻岩、达肯大坂岩群、中元古代万洞沟群和南华纪-震旦纪全吉群组成,全吉群与下伏的变质岩系呈不整合接触,在欧龙布鲁克至全吉山一带保存了清晰的变质基底和沉积盖层双层结构模式;作为两个陆块分界的沙柳河超高压碰撞带主要由中元古代沙柳河岩群、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早古生代榴辉岩、滩间山岩群和蛇绿岩套组成,保存了中-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证据;位于南部的柴达木微陆块在本区主要由中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和夕线堇青花岗片麻岩组成。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发现的中元古代沙柳河岩群、中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早古生代榴辉岩和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体,采用事件群、重点研究和高精度测试手段与方法,确定其形成环境、形成时代和地质意义,建立了本区前泥盆纪重大地质事件序列,研究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将地质演化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分析了与Rodinia 超大陆汇聚与裂解有关的事件,提出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是Rodinia 超大陆汇聚的产物,而南华纪-震旦纪的全吉群是Rodinia 超大陆裂解的有力证据,进一步探讨了Rodinia 超大陆汇聚与裂解在本区的相应时代,为研究我国三大陆块在全球Rodinia 超大陆中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提供资料和证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辛后田,周世军,王惠初,郝国杰,陈能松,韩英善;柴达木盆地北缘“沙柳河岩群”的重新启用[J];西北地质;2004年01期
2 王新宇,李盛富,鄢全树;柴北缘沙柳河榴辉岩岩石化学及变质条件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年01期
3 郝国杰,陆松年,李怀坤,郑建康;柴北缘沙柳河榴辉岩岩石学及年代学初步研究[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1年03期
4 王来明,黄峰,刘贵章,韩宗珠,张希道,宋志勇;鲁东榴辉岩基本特征[J];山东地质;1995年02期
5 刘晓春;胡娟;陈龙耀;陈意;王伟;夏蒙蒙;韩建恩;胡道功;;海南洋壳型高温榴辉岩:基本特征及待解问题[J];岩石学报;2021年01期
6 徐桂香;曾文涛;孙载波;黄亮;陈光艳;田素梅;周坤;;滇西双江县勐库地区(退变)榴辉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J];地质通报;2016年07期
7 孙载波;李静;周坤;曾文涛;段向东;赵江泰;徐桂香;樊岳华;;滇西双江县勐库地区退变质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7年04期
8 王欣欣;黄晓葛;白武明;;高温高压下地幔岩和苦橄质榴辉岩的电导率实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2期
9 明达;张江海;苏阳;;苏北地区榴辉岩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J];西部探矿工程;2015年05期
10 谢常才;王成良;陈小荣;;大别碧溪岭地区两类榴辉岩的对比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S1期
11 于胜尧;张建新;孟繁聪;戚学祥;;北祁连俯冲-增生杂岩带中低温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7年02期
12 程昊,陈道公,周祖翼;黄镇低温榴辉岩中石榴石成分分带的扩散动力学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13 李延河,李金城,宋鹤彬,刘晓春;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14 张义芳,杨金香;湖北英山—罗田地区榴辉岩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湖北地质;1996年01期
15 亓润章,郑济林,钱雪明;苏胶地体内榴辉岩的成因环境探讨[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6年Z2期
16 王式;榴辉岩的化学分类[J];地质科学;1997年03期
17 刘国惠,丛日祥,徐惠芬,王新社;华中榴辉岩域的岩浆型榴辉岩及其形成机制[J];地质论评;1997年04期
18 纪壮义;青岛榴辉岩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抬升问题[J];山东地质;1994年02期
19 刘晓春,胡克,李学燮,康维国;大别——苏鲁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J];地质论评;1994年06期
20 魏祥松,李文英,关涛;榴辉岩综合利用选矿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帅奇;张贵宾;;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同位素分馏[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三)—专题三十七: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专题三十八: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三十九:地幔和地核:结构、动力过程、物质组成及浅部的相互作用[C];2020年
2 叶之琳;范大伟;李博;唐琦哲;许金贵;张东舟;周文戈;;西藏的拆沉作用:榴辉岩密度的约束[A];第八届“从原子到地球”——高压科学与地球科学研讨会摘要集[C];2021年
3 曹玉亭;刘良;王超;杨文强;康磊;廖小莹;;南阿尔金江尕勒萨依榴辉岩折返过程中的深熔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4 李鹏;张聪;申婷婷;黄杰;;西藏松多地区新达多榴辉岩的岩石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5 王浩;吴元保;;北秦岭榴辉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陈意;叶凯;;榴辉岩中常用温压计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彭练红;;“罗田穹隆”中的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及其地质意义[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徐海军;金振民;欧新功;金淑燕;余日东;;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对岩石磁化率的影响[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桑隆康;储玲林;张超;严溶;;大别榴辉岩:造山带内深成基性岩浆作用的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于胜尧;张建新;孟繁聪;戚学祥;;北祁连俯冲-增生杂岩带中低温榴辉岩的原岩特征——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1 本刊编辑部;;苏北、胶南地区榴辉岩的成因[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3)[C];1992年
12 刘汉永;朱峤;杨晓志;;榴辉岩中绿辉石和石榴石的导电性及地球物理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3 代立东;胡海英;李和平;吴雷;蒋建军;孙文清;;高温高压下干的榴辉岩电导率实验研究及地球物理学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14 陈丹玲;孙勇;刘良;张安达;罗金海;柳小明;;柴北缘鱼卡河超高压榴辉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5 金振民;章军锋;高山;金淑燕;刘惠芳;;榴辉岩部分熔融与拆沉和陆壳增生关系[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6 游振东;苏尚国;梁凤华;张泽明;;中国大陆科学钻100-2000米岩心榴辉岩类岩石退变质过程:对超高压变质地体隆升的启示[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7 吴维平;徐树桐;江来利;张文兰;;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金红石的赋存状态和微量元素特征[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8 许金贵;张东舟;范大伟;Dera,Przemyslaw;史锋;周文戈;;天然榴辉岩造岩矿物的热状态方程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一)——专题43:高压实验矿物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专题44: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应用[C];2018年
19 刘新;苏文;周强;马春丽;;西南天山榴辉岩中金红石相变及含水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0 张建新;孟繁聪;杨经绥;;柴北缘鱼卡榴辉岩的变质变形演化[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国杰;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物质组成及地质演化[D];吉林大学;2005年
2 盛英明;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中的水[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张安达;阿尔金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06年
4 李东永;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折返过程中的铁同位素及金红石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王慧宁;昌宁—孟连造山带榴辉岩、蓝片岩和变沉积岩的岩石学、变质演化及其对古特提斯洋—陆俯冲造山的制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20年
6 周李岗;红安造山带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锆石特征及其对俯冲带过程的制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谢战军;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显微构造与塑性变形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
8 陈松永;西藏拉萨地块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厘定[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9 刘磊;大别—苏鲁地区金红石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宋述光;柴北缘都兰超高压地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变质演化过程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1年
11 范正哲;西藏拉萨地体南缘叶巴岩群厘定、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1年
12 王惠初;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及岩浆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3 王水炯;俯冲陆壳的折返历史及深熔作用和俯冲过程Mg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4 刘春发;赞比亚Chambishi矿区新元古代Roan群沉积作用及其对铜钴成矿的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15 秦宇;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D];西北大学;2018年
16 陈曦;新元古代晚期到寒武纪早期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演化[D];南京大学;2015年
17 崔翔;扬子地块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和基性岩浆事件[D];南京大学;2017年
18 翟庆国;藏北羌塘中部榴辉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19 吴慧;扬子陆核区~865Ma和~815Ma幔源岩浆事件识别及其对华南陆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20 郝江波;中-南阿尔金地区中-新元古代物质组成、年代学及构造演化[D];西北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羽帆;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青海湖沙柳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季雨桐;沙柳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1年
3 徐旭峰;中大别腹地榴辉岩U-Pb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雷义珍;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径流过程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0年
5 陈骞;榴辉岩型金红石浮选药剂制度及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0年
6 林成贵;青海省鱼卡金红石矿床地质地化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7 王勇海;榴辉岩型金红石矿选矿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忠良;中祁连西段上日木策尔地区托赖岩群的解体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俊柯;云南南涧无量山岩群岩石学特征及变质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10 徐可心;秦祁结合部位前寒武纪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来自陇山岩群的证据[D];西北大学;2018年
11 刘强;东昆仑南地体苦海岩群锆石成因及其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2 刘涛涛;内蒙古中部乌拉山岩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原岩建造[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13 李洪孝;云南省南涧无量山岩群岩石学特征与原岩恢复[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4 陈顺;西藏班公湖—怒江带西段改则地区木嘎岗日岩群物质组成及构造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5 刘发刚;云南哀牢山南段哀牢山岩群、瑶山岩群变质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6 王永开;青海省柴北缘绿梁山一带金红石成矿条件及找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7 吝利民;西藏直孔—松多雄地区复理石建造及其地质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20年
18 李佳;新疆塔县布伦阔勒岩群岩石特征及成矿远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19 李静;大别山榴辉岩石榴石和绿辉石中稀土元素配分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年
20 李华非;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土壤蒸发时空变化[D];青海师范大学;202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郭岸英 刘明超;云南首次发现退变质榴辉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2 记者 杨慧;榴辉岩型金红石项目昨签约[N];连云港日报;2019年
3 柯学;拉萨地体首次发现榴辉岩带[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记者 赵凡;我国青藏高原新发现榴辉岩带[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5 整理 时报记者 赵娜;湟鱼洄游的那些河流[N];海东时报;2017年
6 特约记者  曹菲 记者 于莘明;西藏拉萨地体发现榴辉岩带[N];科技日报;2006年
7 钱荣 何君;数百吨湟鱼陈尸沙柳河[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黄俊玮 李洪潮;榴辉岩型金红石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矿业报;2016年
9 记者陈敬农通讯员汪杰;大别山北部发现超高压变质榴辉岩[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刘南欤;宋秀岩 穿行在西部的刚柔人生[N];市场报;2005年
11 本报记者 童海华 冯洁;保护好高原上的蔚蓝[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2 宋明春 许东平;巧手绘得胶南貌[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3 沈春蕾;新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仍存在海水分层和间歇氧化[N];中国科学报;2017年
14 周传明;科学家揭示新元古代冰期消融瞬时性[N];中国矿业报;2019年
15 卢友月;宝坛地区发现新元古代锡矿成矿直接证据[N];中国矿业报;2018年
16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人民政府县长 公保扎西;主打生态品牌 凸现民族特色[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7 本报记者 丁玉梅;鱼跃千里,只为明天更美好[N];青海日报;2020年
18 记者 钟根清 鄢鸣;龙泉岩群发现41.27亿年前亚洲最古老锆石[N];丽水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