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噪声背景下的二维谐波信号参量估计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对二维谐波参量估计和非线性耦合这一信号处理领域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谐波参量估计及非线性耦合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各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噪声背景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尤其对相关乘性噪声背景下的谐波参量估计和非线性耦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加性噪声背景下,文中通过对二维信号相关矩阵进行分析,得出相关阵大特征值对应的各特征矢量是由信号矢量线性相加构成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二维谐波参量估计的方法――基于二维信号相关阵信号子空间的正交矢量法和基于二维信号相关阵特征向量的二维ESPRIT 方法。对于二维三次非线性相位耦合问题,提出了四阶累积量切片谱方法。
在相关乘性噪声背景下,针对信号具有循环平稳性的特点,利用循环统计量对一维、二维谐波参量估计及非线性耦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提出了互可混的概念,表明了它所描述的各元素之间在时间上的近似不相关性,以此来描述噪声间的相关性。噪声互可混的假设与以往的理论是相容的,并且基于噪声互可混假设的观测信号模型更具一般性。
在互可混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乘性噪声背景下的谐波参量估计问题,提出了二维六阶时间平均矩谱切片的方法,一维和二维四阶时间平均矩谱方法。对相关乘性噪声背景下三次非线性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维和二维四阶时间平均矩谱方法。
|
|
|
|
1 |
汪飞,王树勋,窦慧晶;基于二维循环统计量的二维谐波信号参数估计[J];电子学报;2003年10期 |
2 |
王宏志,赵孔新;乘性噪声中的谐波恢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
3 |
吴孙勇;李宏伟;薛秋条;;基于遗传算法的复杂背景噪声中二维谐波的二次耦合分析[J];信号处理;2006年05期 |
4 |
孙晓颖;王波;姜宏;;乘性噪声背景下基于三阶循环矩的二维近场源定位方法[J];电子学报;2009年09期 |
5 |
窦慧晶,王树勋,魏小丽,汪飞;非零均值乘性噪声中的二维三次非线性耦合[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3期 |
6 |
杨世永,李宏伟;基于三阶循环累积量的二维谐波信号的参数估计[J];电子学报;2005年10期 |
7 |
窦慧晶,王树勋,汪飞;相关乘性噪声背景下的三次非线性耦合谐波分析[J];电子学报;2004年07期 |
8 |
范宜强,汪飞星,王会玲;一种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图像混和加权滤波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8期 |
9 |
张桂才,史铁林,轩建平,杨叔子;高阶统计量与RBF网络结合用于齿轮故障分类[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11期 |
10 |
李会方,俞卞章,梁志恒;基于HOS的雷达目标分类新算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1 |
陈澍,任大孟,李呈杰;强噪声背景下的信号检测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2003年06期 |
12 |
张新卫;闫佩君;;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系统的盲辨识[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23期 |
13 |
张涛;费树岷;李晓东;路红;;图像序列中快速全局运动估计和运动目标提取算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8年02期 |
14 |
曹红丽;山拜·达拉拜;;混合高斯模型的高阶统计量研究与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4期 |
15 |
蒋培;石汉成;张光威;张晓兵;;超高斯亚高斯分布探讨[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9年S1期 |
16 |
杨守义,罗伟雄;一种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图象平滑去噪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年07期 |
17 |
谢治平;何燕;贺贵明;;基于自适应背景估计的视频运动对象提取[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4期 |
18 |
徐田华;赵继政;赵亦工;;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校正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9 |
何莹;吴效明;岑人经;周静;;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心音信号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4期 |
20 |
郭皓;黄华;;利用高阶统计量进行心肺音信号的盲分离[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