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营同龄群体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军营“同龄群体”问题。军营同龄群体作为个体生活中的一个小环境,是士兵间相互作用和交往的特殊形式,也是士兵接触社会和部队、适应生活、确认自我的一种途径,对士兵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基于文献资料,本文就我国青年军人同龄群体的规模、角色构成、内部互动、正负功能与核心角色的形成与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国青年军人同辈群体的规模多为6 人以下的小群体结构,角色构成以“纯士兵型”为主,分布范围虽有跨越团队者,但多数是以连队的社会空间为度;小型结构的青年军人同龄群体内部具有较深的情感沟通、强烈的互助期待、有力的人格吸引和保持长久联系的愿望;由于军队人员流动性大,青年军人同龄群体的一般不如地方同类群体稳定,只有一部分形成了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角色;这类角色多有较强的人格吸引力和组织能力,军事技术较好,许多人都能同单位领导和同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国青年军人同龄群体的这些特点对军队的组织整合具有多种重要作用。军事工作者应加强对同龄群体现象的研究,通过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克服其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