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SBR除磷脱氮工艺技术及其运行控制参数研究
【摘要】:提出了两级SBR 除磷脱氮工艺技术。采用该工艺,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控制泥龄,成功地将聚磷菌与硝化菌分别控制在各自的反应器中优势生长,实现了除磷、去除有机物与脱氮过程的优化。在出水水质更优的条件下,两级SBR 处理效率较传统SBR 提高一倍,并且出水TP 可稳定在0.5mg/L 以下。通过系统的试验与机理分析研究,总结得到了SBR 除磷系统中pH、ORP 在厌氧释磷和pH、DO、ORP 在好氧吸磷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首次提出用pH、ORP 参数控制厌氧释磷、用pH、DO、ORP 参数控制好氧吸磷过程的控制策略。进一步系统研究了SBR 脱氮系统中pH、DO、ORP 在全程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得到了一些与目前已有结论不同的发现,并对其进行了机理分析。进一步完善了以pH、DO 和ORP 为参数控制全程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控制策略。
|
|
|
|
1 |
张军,王宝贞,张立秋,王爱杰;复合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9期 |
2 |
林衍,朱金秀;应用生态土壤深度处理技术脱氮除磷的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3 |
金培涛;陈辅利;孟飞;谭丽莉;;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4 |
于晓彩,单连彬,刘长风,王恩德;SBR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功能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5 |
詹鹏;王湘英;朱建林;高华生;李小明;;梯田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初步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8年01期 |
6 |
殷震育;杨文焕;杨英静;;生物造粒流化床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07期 |
7 |
杨云龙,闫鸿远;A~2/O脱氮除磷工艺[J];山西建筑;2004年22期 |
8 |
李斌;黄向东;刘卫东;马勇强;寇兵;胡燕;;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年S1期 |
9 |
解幸幸;顾年福;缪应祺;;应用DE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
10 |
刘彩平;崔堂兵;曾凡春;;螺旋藻脱氮除磷的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
11 |
郑敏;张代均;;废水化学法脱氮和化学法除磷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
12 |
闵毅梅;;净化槽技术应用于分散型生活污水案例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06期 |
13 |
王振国;王丽萍;苏庆珍;;卡罗塞尔氧化沟技术发展研究[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年04期 |
14 |
刘云雪;吴建平;高建磊;;污泥回流比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1年04期 |
15 |
熊振湖,孙翠珍,刘青春;不同载体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
16 |
任翱;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动态;2000年04期 |
17 |
宋安宁,娄性义,韩芹;新西兰罗托鲁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J];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02期 |
18 |
李旭东,周琪,张荣社,张旭,李广贺;三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研究[J];地学前缘;2005年S1期 |
19 |
贾文林;吴娟;武爱国;谢慧君;张建;;碳氮比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
20 |
王建龙;彭永臻;王淑莹;;污泥龄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J];环境工程;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