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等离子烧结高强度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摘要】:本文选择了AlLaNi和AlMnCe 合金为研究对象,对放电等离子烧结初期颈部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并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块体高强度铝合金的工艺,讨论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参数对压制合金室温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获得块体高强度铝合金的最佳工艺。
通过对SPS 烧结初期颗粒颈部液相生成,推出了在烧结过程中影响致密和变形的两个临界烧结软化参数ζ_(DENSIF)和ζ_(DISTORT), 提出理想的颗粒之间趋于致密而没有变形的烧结条件是: ζ_(DENSIF) ζζ_(DISTORT)。
采用合金粉末烧结AlLaNi和AlMnCe的最佳烧结工艺为:T_p = 673-723 K,P = 100MPa,t = 300s。用合金粉末烧结获得的块体合金,随着温度的升高组织密度增加。相应的烧结温度为723 K 时,块体合金的空隙率均小于2%。在烧结温度为793 K 时,合金的抗压强度最大,AlLaNi合金可得到强度为810 MPa,AlMnCe 合金为795 MPa。合金中弥散分布着高硬度金属间化合物和氧化铝颗粒,在磨损过程中形成转移层及磨屑,起到了承受载荷、减磨和降低摩擦系数、推迟复合材料向严重磨损转化的作用,从而改善合金的耐磨性,达到A390 合金的2-3 倍。AlMnCe 合金和AlLaNi合金的最大压缩塑性约4-6 %。
|
|
|
|
1 |
全峰,傅正义,王玉成,熊焰;放电等离子烧结氮化铝透明陶瓷[J];硅酸盐通报;2004年06期 |
2 |
严有为,陈哲,傅正义;Si含量对放电等离子烧结原位Nb/Nb_5Si_3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2期 |
3 |
韩颖超,王欣宇,李世普;生物陶瓷人工骨制备的新方法[J];陶瓷学报;2003年01期 |
4 |
夏阳华,丰平,胡耀波,熊惟皓;SPS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硬质合金制备中的应用[J];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
5 |
宋晓艳,刘雪梅,张久兴;放电等离子烧结中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03期 |
6 |
陈哲;王世鑫;严有为;;放电等离子烧结Nb/Nb_5Si_3原位复合材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
7 |
颜艳明;应鹏展;崔教林;付红;张晓军;;添加Ge的In_(10)Sb_(10)Ge三元合金热电性能(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8 |
应鹏展;付红;陈东勇;;SPS法制备的三元合金Ag_(0.405)Sb_(0.532)Te的热电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4期 |
9 |
启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取的Nd-Fe-Co-V-B系交换弹簧磁体[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6期 |
10 |
张忻,张久兴,路清梅,刘延秦;放电等离子烧结原位合成Ce_yFe_(1.0)Co_(3.0)Sb_(12)热电材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
11 |
许坤;王志;李宏林;史国普;;放电等离子烧结钛/氧化铝的界面反应[J];硅酸盐学报;2006年02期 |
12 |
许宏伟;杜宇雷;成家林;陈光;;块体金属玻璃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23期 |
13 |
朱教群,梅炳初,陈艳林;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合成Ti_3SiC_2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2年05期 |
14 |
岳明,王公平,张久兴,周美玲,左铁镛;放电等离子烧结新型NdFeB永磁材料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10期 |
15 |
金松哲;梁宝岩;孙世成;;机械合金化+烧结制备TiC/Ti_3SiC_2复合材料[J];热加工工艺;2007年04期 |
16 |
郭秀艳;;碳/铜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年14期 |
17 |
魏巍;傅正义;王皓;王为民;;放电等离子烧结氮氧化铝透明陶瓷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5期 |
18 |
倪东惠;谭文昌;郑军君;罗汇果;李元元;;Si含量对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1-x)Ti_3SiC_2+xSiC复合材料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6期 |
19 |
张国珍,张久兴,母瑞虹,张光磊,钟涛兴,周美玲;表面钝化处理对SPS Ti/HA生物材料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3年06期 |
20 |
孙世成;金松哲;王蕾;齐雯;;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Cu/Ti_3SiC_2-TiC复合材料[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