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植入二种不同光学部形状设计人工晶状体(IOLs)的人工晶状体眼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及波前像差,分析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形状对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连续选取2005年1月~2005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5人(44眼)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二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 Staar AQ-310NV和Allergan Tecnis Z9001人工晶状体。术后2个月回访病人,行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检查。
结果:Tecnis组最佳矫正视力为1.15±0.19;AQ-310NV组最佳矫正视力为1.00±0.11,Tecnis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AQ-310NV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Tecnis组在夜(3.0c/d、6.0c/d)、夜+周边眩光(1.5c/d、3.0c/d、6.0c/d)、昼(1.5c/d、3.0c/d、6.0c/d)及昼+周边眩光(1.5c/d、3.0c/d、12.0c/d)条件下对比敏感度较AQ-310NV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ecnis组的四阶球差、第四阶像差、第五阶像差、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RMS值明显低于AQ-310N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
|
|
|
|
1 |
宋黎;朱思泉;;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06年01期 |
2 |
陈敏;李一壮;陈晖;;球面与非球面IOL在不同瞳孔直径时的对比敏感度与眩光对比敏感度[J];眼科新进展;2007年12期 |
3 |
宋旭东;薛文娟;钱进;康慧娟;;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0 D视觉功能的临床研究[J];眼科;2010年02期 |
4 |
刘丽丽;施玉英;胡爱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07年11期 |
5 |
;合理矫正像差 提高视觉质量——CANON STAAR非球面预装式折叠人工晶状体[J];眼科;2007年02期 |
6 |
曾珍;陈小璠;叶剑;;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视功能的初步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2期 |
7 |
江睿;黄佳;褚仁远;;试题与答案[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年01期 |
8 |
龚力力;;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术后应用的对比分析[J];贵州医药;2010年11期 |
9 |
徐仁凤;黄振平;杨丽萍;;白内障术后不同人工晶状体对比敏感度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3期 |
10 |
王璐;汤欣;赵星;方志良;;人工晶状体离体像差特性的实验研究[J];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06期 |
11 |
徐仁凤;王理理;黄振平;吴勇;;非球面晶状体与传统球面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的研究(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
12 |
仇许玲;囊袋内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9年06期 |
13 |
胡雨珠,刘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植入术的临床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4 |
邵铁军,张秀萍,任桂芳;颞侧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2期 |
15 |
王桂琴,何炳林,顾汉卿,李晨曦,刘晓航,林松;表面修饰硅凝胶人工晶状体表面特性检测[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6 |
张琴,方洵晔,任菁蓉;高龄老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31例临床分析[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
17 |
张少斌,黄惠春,郑煜;2.6mm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J];眼科学报;2004年02期 |
18 |
徐惠民,张千帆,穆红梅,林静,侯立亭,冯锦,彭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炎症反应原因探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4年11期 |
19 |
张百珂;张凤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07年10期 |
20 |
何洪林;;白内障术后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的对比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