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的过敏性休克实验研究
【摘要】:肥大细胞(Mast Cell, MC)、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过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缺乏确切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非法行医案件中也时有发生。因此,研究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制,确立可靠、准确的诊断指标,找出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在法医病理诊断中尤为重要。本实验应用类胰蛋白酶(Tryptase)、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组化染色及检测Eotaxin基因阳性表达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30例过敏性休克致死和8例非过敏性休克致死病例的各脏器,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过敏性休克致死尸检病例中肺组织、肠、喉组织肥大细胞(MC)数目增多。
2.类胰蛋白酶可以作为MC特异性标记检测组织中MC的数量。
3.尸检病例肠及肺等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存在提示过敏性休克死亡。
4.TNF-α、IL-2Rα参与过敏性休克的病理过程。
5.过敏性休克时,肺、肾、肠、喉Eotaxin基因阳性表达染色阳性。Eotax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通过研究过敏性休克中MC的形态变化,证实在过敏性休克过程中类胰蛋白酶、TNF-α、IL-2Rα和Eotaxin发挥的作用,为其在法医病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
|
|
|
|
1 |
许乐仁,江萍;肥大细胞的中性蛋白酶[J];解剖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
2 |
任华丽;张宏誉;;类胰蛋白酶与过敏性疾病[J];医学综述;2006年02期 |
3 |
陈义林;多发性硬化病人脑脊液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升高[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6年05期 |
4 |
邓文斌,李萍;肥大细胞的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检验;2005年04期 |
5 |
张晓晨;康建;逯云山;曹建平;刘亚革;;肝硬化患者肝脾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J];沈阳部队医药;2001年06期 |
6 |
谢华,何韶衡,郑坚;蛋白酶抑制剂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分泌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2年04期 |
7 |
陈谱;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肥大细胞的特异性激活标志物[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
8 |
何韶衡,何永松,谢华;人肥大细胞的IgE依赖性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分泌[J];免疫学杂志;2004年05期 |
9 |
郭薇,陈玉川,刘水平,成建定;豚鼠过敏性休克类胰蛋白酶活力测定[J];法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
10 |
毕丽青;赵龙凤;郝彦琴;李红;;类胰蛋白酶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1期 |
11 |
王爱坤;;肥大细胞蛋白酶类在呼吸道中的作用[J];国际呼吸杂志;1990年01期 |
12 |
吴晓初;;硬皮病的肥大细胞变化:皮损中存在MC_T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证据[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年04期 |
13 |
郭薇,陈玉川,刘水平,王曙光,孔庆瑜;一种定量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新方法[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年01期 |
14 |
何韶衡,何永松,谢华;实电解质钙可诱发人肥大细胞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分泌[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
15 |
何韶衡,谢华,何永松;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对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的影响[J];生理学报;2002年06期 |
16 |
贝宁;黄巧冰;王英;张慧云;;丝氨酸蛋白酶对肥大细胞IL-4分泌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3期 |
17 |
林小平,何韶衡,赵海涛,陈萍,孙丽,冯新利;哮喘支气管黏膜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增强[J];免疫学杂志;2003年05期 |
18 |
顾漪萍;向萌;陆超;赵凤娣;李晓波;殷莲华;;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的跨膜侵袭[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
19 |
张慧云;林青;林丽艳;何韶衡;;蛋白酶激活受体2介导肥大细胞IL-4分泌[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年03期 |
20 |
刘亚革;向军;曹建平;赵黎明;孟璐露;刘龙;姜志明;;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在肾移植排斥肾中的分布[J];沈阳部队医药;200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