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研究
【摘要】:要制作一个高效的硅基顶发射有机电发光器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低的开启电压;(2)要有稳定的透过率高的半透明阴极;(3)底电极要有高反射率。我们分别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根据理论分析及对实验所制备的器件进行比较确定了硅基顶发射有机电发光器件的阳极、阴极及空穴注入层材料,即采用经紫外臭氧表面修饰(2Ag(s)+O3(g)→Ag2O(s)+O2(g))的银作为阳极,m-MTDATA作为空穴注入层, LiF/Al/Ag复合结构作为阴极,制作了器件结构为Si/SiO2/Ag(45nm)/Ag2O/m-MTDATA(45nm)/NPB(5nm)/Alq(50nm)/LiF(1nm)/Al(2nm)/Ag(20nm)的硅基顶发射器件,这种结构使得器件的开启电压大大降低,并极大地提高了器件低压下的亮度。
我们对LiF/Al/Ag复合半透明阴极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出了Al (2.5nm)/Ag (0.5 nm)/Al (1 nm)/Ag (0.5 nm)/Al (0.5 nm)/Ag (11 nm)多层阴极结构,并在其上覆盖了78 nm厚的Alq3薄层作为增透膜,用这种阴极结构制备的顶发射有机电发光器件有效地改善了光的耦合输出,并且具有这种多层阴极结构的器件和具有普通阴极结构Al (4 nm)/Ag (12nm)的器件相比,其亮度在7V到21V内增加了1.9-3.1倍。
|
|
|
|
1 |
初国强,王子君,刘星元,王立军;有机电致发光现状和发展趋势[J];光机电信息;2001年08期 |
2 |
刘式墉,赵毅,李峰,冯晶;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与应用进展[J];物理;2003年05期 |
3 |
尹盛
,刘陈
,钟志有
,刘卫忠;有机电致发光产品的研发现状[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09期 |
4 |
王玉英;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现状与未来[J];光机电信息;2003年05期 |
5 |
马昌期,王雪松,张宝文,曹怡;有机电致发光红色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4年03期 |
6 |
雷钢铁,段炼,王立铎,邱勇;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J];发光学报;2004年03期 |
7 |
刘青宜,张志峰;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及进展[J];现代显示;2005年06期 |
8 |
孙媛媛,华玉林,徐峰,印寿根,郑加金,王树国,冯秀岚;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5年09期 |
9 |
刘青宜,张志峰;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及其进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
10 |
刘艳春;王芬;;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11 |
曲波;陈志坚;李福山;龚旗煌;;聚芴类有机电致发光的材料和器件[J];发光学报;2007年05期 |
12 |
雷钢铁;汪磊;胡时光;易晓华;;荧光磷光复合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
13 |
汪津;华杰;丁桂英;常喜;张刚;姜文龙;;磁场作用下的有机电致发光[J];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
14 |
吴晓明;侯庆传;华玉林;齐青瑾;李岚;印寿根;;利用复合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J];光子学报;2010年04期 |
15 |
侯庆传;吴晓明;华玉林;齐青瑾;李岚;印寿根;;色彩转换膜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光谱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6期 |
16 |
史耀进;;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与进展[J];价值工程;2011年34期 |
17 |
李文连;有机电致发光发射材料用金属络合物研究[J];功能材料;1997年02期 |
18 |
李文连;有机EL显示研究新进展[J];液晶与显示;1998年04期 |
19 |
李文连;OLED显示开发的最新进展[J];液晶与显示;2000年02期 |
20 |
黄剑,曹镛;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