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摘要】:论文以印染、合成染料等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强化微电解方法和低温常压催化氧化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出水用生物方法进行处理研究。实验中分别考察了颗粒铁屑和颗粒炭、铁屑和粉煤灰、以及新型θ环型碳钢填料与活性炭组成的微电解池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所研制的新型θ型填料和处理装置,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空隙率,在水流作用下可以流化,强化了传质过程,提高了微电解的效率,成功的解决了铁屑易结块的问题以及填料更换难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电解过程的原电池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微电解后出水加入H2O2形成Fenton试剂的强化微电解作用,使预处理后的合成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由0.04提高到0.3以上,为后续生物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采用浸渍法制备的载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对废水进行预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能够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在氧化剂存在下,通过自由基链反应,可以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CODc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3%,同时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废水预处理方法,确定了以强化微电解-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的联合工艺。将预处理后废水经稀释后分别用厌氧ABR反应器与好氧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进行联合处理后,出水小于100mg/L,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为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工艺。
|
|
|
|
1 |
范炳均,庞术荣,沈彩琴,孙晓霞;微电解-生物滤塔法预处理含腈废水[J];给水排水;2002年08期 |
2 |
叶亚平,唐牧,王丽华,郑云友;动态强化微电解装置处理染料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06期 |
3 |
卢胜涛;王金增;谢松;;以废铁和煤基活性焦为基质的微电解处理棉黑液研究[J];绿色科技;2012年04期 |
4 |
杨林;宋鑫;王玉军;李慧;王效伟;;微电解预处理靛蓝牛仔布印染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
5 |
付丽丽;周思彤;祝雷;;微电解-絮凝预处理含油乳化废水的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4年04期 |
6 |
胡晓东,阮晓红,刘晓波;微电解处理低电导印染废水及热效应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
7 |
刘勇健;姜兴华;庄虹;张跃;;微电解反应器应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小试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4期 |
8 |
肖宏康;肖书虎;宋永会;曾萍;邵红;张国芳;李辉;;含铜黄连素废水的铁碳微电解预处理及铜回收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
9 |
朱乐辉;黄雅婧;涂翔;;铁碳微电解预处理蓝色墨汁废水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年03期 |
10 |
徐桂林;林惟;;铁碳微电解预处理灭多威废水研究[J];辽宁化工;2012年07期 |
11 |
赵春霞,邱熔处,张春辉;微电解处理合成橡胶废水工艺的混凝效果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2 |
张丽;微电解-混凝和高效菌处理还原染料废水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5期 |
13 |
杨家村;;铁碳微电解——生化法处理医药废水[J];环境卫生工程;2006年03期 |
14 |
陈吉升;苗群;刘志强;王建娜;潘咸峰;;预氧化微电解技术预处理高含盐氯碱废水[J];水资源保护;2009年04期 |
15 |
曹雨平;刘亚凯;邓阳清;;三元微电解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年12期 |
16 |
刘人源;;通电微电解用于降解有机废水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3年05期 |
17 |
周群英,王士芬,吴星五;微电解杀藻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8年01期 |
18 |
周培国,傅大放;微电解工艺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年04期 |
19 |
张子间;刘家弟;卢杰;董凤芝;刘玉荣;;微电解-生物法处理酸性重金属矿山地下水[J];金属矿山;2006年04期 |
20 |
陈雷;陆雪梅;马维峥;赵红兵;徐炎华;;碱解—微电解工艺对吡虫啉农药生产废水预处理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6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