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刷镀大块纳米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刘先黎  
【摘要】:本文采用改进的电刷镀技术,制备了高冶金质量,具有真正纳米晶结构的大块纳米样品,对电刷镀纳米铜显微结构等进行了全面表征,利用室温拉伸和拉伸蠕变、压缩和压缩蠕变以及应变速率跳跃试验测定了电刷镀纳米铜的全面力学性能,重点研究了应变速率、变形模式对全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相关的塑性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工作得到了如下结论: 1.利用改进的电刷镀技术制备了高冶金质量,具有真正纳米晶结构的大块纳米铜样品。镀笔由棉花和丙纶布包裹的不锈钢(AISI304)构成。镀液由CuSO_4·5H_2O, NH_4NO_3, C_6H_8O_7·H_2O和少量添加剂组成。电刷镀时镀液中的[Cu(NH_3)_6]~(2+)络合物离子在超电压的作用下,获得电子而还原,形成纳米铜沉积。沉积层首先以二维形式形核张大,然后以三维方式成长。电刷镀纳米铜沉积结构受基体表面状态影响,高的表面质量有益于得到高质量的纳米铜沉积结构。添加剂的使用可控制沉积层的晶粒尺寸,抑制粗大晶粒簇等结构的形成。镀笔与沉积表面摩擦作用增加形核率,并有净化表面的作用。适当地控制直流电压、温度、镀笔运动速度和镀液流量等工艺参数可获得高质量的大块纳米铜样品。 2.利用X-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设备,对电刷镀纳米铜表面沉积形态、显微结构、成分、密度等进行全面表征工作。结果显示,电刷镀纳米铜为等轴晶 粒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26nm,且尺寸分布均匀,主要为大角度晶界结构,不存在微观裂纹和微孔和明显的晶体织构,平方根微应变为0.28%。电刷镀纳米铜沉积表面光滑,粗糙度低,具有良好的覆盖性和平整性。电刷镀纳米铜的密度为8.93g/cm3,纯度为99.73wt%。表明研制的电刷镀纳米铜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纳米晶材料。3.室温拉伸蠕变实验显示,电刷镀纳米铜在低应力下发生Coble蠕变,随应力的增加发生指数型蠕变(应力指数为n = 1/m=4.11)。两种蠕变变形均没有门槛应力。Coble蠕变的最高应力对应于最低应变速率下拉伸屈服强度。高应力下(325MPa)的蠕变断裂是由于较高的蠕变应变和缺少应变硬化作用所致。室温拉伸实验显示,电刷镀纳米铜具有非常高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其值为=0.104,该值为迄今为止所有纳米金属的最高室温m值。在试验的应变速率范围,极限抗拉强度从296MPa增加到865MPa,断裂延伸率从5.6%下降到3.4%,较低的塑性是由于电刷镀纳米铜的大角度晶界结构。变形机制分析表明,电刷镀纳米铜的塑性变形主要由晶界滑移控制,高应变速率时还包括位错交互产生的贡献。m4.室温压缩蠕变实验显示,电刷镀纳米铜在低应力时发生Coble蠕变,随应力的增加发生两种形式的指数型蠕变(应力指数分别为=4.41和11.24),后一种蠕变的m值与压缩试验第一阶段m值非常接近。三种蠕变均没有门槛应力。室温压缩试验显示,电刷镀纳米铜同样具有非常高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低应变速率时的m值为=0.084,高应变速率时的m值为0.036;两个应变速率区的流变应力激活体积n =1/mmν?分别为6.4b3和9.7b3。应变速率跳跃试验测得的m从0.18连续下降到0.018,ν?从4.6b3连续增加到33b3。在试验的应变速率范 围,对应2%塑性应变的强度从664MPa增加到1516MPa,后者是迄今为止所有纯铜最高的强度值。在高应变,电刷镀纳米铜表现出明显的流变软化现象,其软化程度与应变速率有关。变形机制分析表明,在低应变速率,塑性变形主要由晶界机制控制;在高应变速率,塑性变形主要由位错机制控制。这种变形机制转变源于应变速率对热激活作用的压制。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晶界机制作用的减小,位错机制贡献的增大导致大的强度增量,高应变速率时非常高的强度说明位错机制非常强的强化作用。高应变速率时的加强流变软化现象是由于绝热局部热软化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仕勇;沈承金;史强;王芹芹;;纳米TiO_2-Ni基镀层的电刷镀沉积行为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S2期
2 刘春雷;楼白杨;徐斌;;铜/石蜡热敏材料的制备及其热膨胀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石卫华;王文武;向娟;;中空银纳米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秦旭峰;李玲;;金属元素改性酚醛树脂热性能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明阳;杨保华;吴纯启;丁日高;;利用毒理基因组学技术研究纳米铜的肾脏毒性机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张念椿;刘彬云;王恒义;;全印制电路技术导电油墨的新型材料纳米铜制备[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贾宝泉;周金平;张俐娜;;疏水抗菌纤维素/纳米铜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陈建猛;吴兰鹰;;纳米铜的制备试验及力学性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谦;徐滨士;许一;史佩京;于鹤龙;;纳米铜自修复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杨广彬;柴单淘;熊秀娟;张晟卯;张平余;;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伍阳;崔克敏;;电刷镀技术及其应用[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特种加工篇与综合性论文篇)[C];1986年
8 周力平;;纳米电刷镀技术在修船中应用[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船舶维修理论与应用论文集第七集(2004年度)[C];2004年
9 詹树林;丁新更;吴丽雄;;纳米铜-银复合导电颗粒的制备研究[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周力平;;纳米电刷镀技术的应用[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保华;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纳米铜的肝、肾毒性及作用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刘先黎;电刷镀大块纳米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夏先平;新型宫内节育器材料——纳米金属铜/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雷荣辉;纳米铜肝肾毒性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5 翟晶;新型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刘国军;铜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雪松;纳米镍—铁合金和纳米铜的力学行为及变形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卫红;自动电刷镀Ni-PTFE复合镀层特性及共沉积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仁德;新型油溶性有机金属盐化合物与纳米金属粒子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10 高新蕾;Schiff碱铜络合物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润滑油的摩擦学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特;金属套管式微反应器中纳米铜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李光远;添加微量纳米铜粉对铁基粉末烧结件组织性能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胡昕明;电刷镀纳米铜的制备及室温拉伸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高旭瑞;纳米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路雅惠;基于电沉积纳米铜构建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甲;电刷镀纳米铜的制备及塑性变形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俊;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的生物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俊;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的生物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曹敬煜;碳纳米管/纳米铜复合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杜锋;电刷镀大块纳米铜的制备及压缩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红;纳米铜结晶体更坚固[N];科技日报;2003年
2 兴棨;台积电90纳米铜工艺7月量产[N];电子资讯时报;2003年
3 华声;中国首次发现纳米金属延展性[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诗文;联电技术论坛端出高阶工艺蓝图[N];电子资讯时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刘碧玛;彭兴礼:开拓中国特种修理业[N];科技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任建民;卢柯:勇于争先的年轻院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李将辉;再制造:千亿元的大市场[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2000年世界重大科技新闻[N];科技日报;2000年
9 钟文峰;广饶县吹响高端产业“集结号”[N];东营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斌;200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