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铈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研究
【摘要】:采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合成了几种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所需的粉体,并测试了其中几种作为电解质和电极的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燃料电池打下基础。
(1)分别以柠檬酸与相应的硝酸盐作为络合剂及原料,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溶液,并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通过溶胶-凝胶转变制得非晶态干凝胶。将干凝胶在空气气氛下加热至200-300℃即发生自蔓延燃烧现象,燃烧后得到的初粉再经一定温度(900℃)下焙烧,形成目标粉体。
通过以上工艺路线分别制备了电解质(CeO_2)_(0.8)-x(GdO_(1.5))x(SmO_(1.5))_(0.2) (x=0-0.3),阴极La_(0.6)Sr_(0.4)Co_(0.2)Fe_(0.8)O_3、La_(0.8)Sr_(0.2)Mn_(0.8)Co_(0.2)O_3、Sm_(0.5)Sr_(0.5)CoO_3和阳极NiO/Ce_(0.8)Gd_(0.2)O_(1.9)(两相复合)的纳米粉。
(2)通过DTA-TG、XRD、T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所获粉体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结果表明,发生自燃烧后的电解质初粉为单相萤石结构,晶粒尺寸为16-28nm,成分分布均匀,无需焙烧即可使用;三种阴极初粉经900℃焙烧后形成单相钙钛矿氧化物,晶粒尺寸为15-20nm,成分分布均匀;阳极粉为NiO和Ce_(0.8)Gd_(0.2)O_(1.9)的两相复合,成分分布均匀,Ni为18-25nm,Ce_(0.8)Gd_(0.2)O_(1.9)为13-15nm。分析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对工艺和产物的影响,结论是该摩尔比对于合成电解质和电极材料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摩尔比可以获得成分分布均匀的单相纳米粉。
(3)研究了所制备的各种粉体作为燃料电池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的性能。用干压法将所合成的粉体制成Φ13mm的电池片,组装成单体氢-氧燃料电池,测试其输出性能。结果表明,以铂为电极,电解质为(CeO_2)_(0.6)(GdO_(1.5))_(0.2)(SmO_(1.5))_(0.2)的电性能较好,燃料电池在500℃下工作,最大功率密度可达250mW/cm~2;若以Ce_(0.8)Gd_(0.2)O_(1.9)为电解质,NiO/Ce_(0.8)Gd_(0.2)O_(1.9)为阳极,分别以几种钙钛矿氧化物为阴极,则以La_(0.6)Sr_(0.4)Co_(0.2)Fe_(0.8)O_3为阴极的燃料电池性能较好,电池在650℃下工作,最大功率密度可达230mW/cm2。
|
|
|
|
1 |
王焕平;张启龙;杨辉;;溶胶-凝胶制备CaO-MgO-SiO_2纳米粉体的原位控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2期 |
2 |
杨吉忠;董新法;林维明;;溶胶-凝胶法合成SrFe_(0.7)Cu_(0.3)O_(3-δ)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8年04期 |
3 |
常青;茹红强;喻亮;张贤铁;;柠檬酸对Ca(NO_3)_2-P_2O_5体系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4 |
郭大勇,储成林,林萍华,董寅生;柠檬酸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5 |
王卫民;赵鸣;赵丽丽;高峰;田长生;;溶胶-凝胶低温自蔓延工艺合成Co_(0.5)Ni_(0.5)Mn_2O_4纳米粉体的过程稳定性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2期 |
6 |
王艳丽;黄英;闫梨;黄飞;王琦洁;;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钡铁氧体[J];硅酸盐通报;2006年04期 |
7 |
刘军,王应德,马彦;Ni-Zn铁氧体粉末的溶胶-凝胶合成及微波性能[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8 |
李凯;郭亚军;陈宏;司宝财;王华;;BaFe_9(Ti_(0.5)Mn_(0.5))_3O_(19)铁氧体粉末的合成及磁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7年04期 |
9 |
肖顺华;姜卫粉;李隆玉;李新建;;铜铁氧体纳米晶的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和表征[J];功能材料;2007年10期 |
10 |
徐红梅;严红革;陈振华;;氧化剂用量对燃烧合成掺杂CeO_2纳米粉体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1 |
张伟;李国栋;孙银凤;;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镍铜锌纳米晶铁氧体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J];稀土;2007年04期 |
12 |
李朝辉;李光玉;高冬梅;连建设;;中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Sm_(0·5)Sr_(0·5)CoO_3的合成与应用[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3 |
黄德馨;张学建;刘景和;;柠檬酸-凝胶燃烧法制备Nd:GGG多晶纳米粉[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4 |
董红英;张建勇;孙振侠;马文;;溶胶-凝胶工艺参数对介孔TiO_2的影响[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5 |
李朝辉;连建设;李光玉;;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对溶胶-凝胶法合成NiO/Ce_(0.8)Gd_(0.2)O_(1.9)复合纳米粉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S1期 |
16 |
蒲朝辉,刘洪,徐鹏,蔡露,肖定全,朱建国;PZT厚膜的制备及其热释电性能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7 |
谈国强;苗鸿雁;;氮化钛粉体制备及反应机理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3期 |
18 |
赵海燕;王岭;陈嘉庚;吴印林;赵艳琴;王建民;;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粉末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NO_2气敏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
19 |
张建仁;刘天生;胡立双;周武锋;;前躯体pH值对合成纳米氧化铜的影响[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11期 |
20 |
李恩玲;王珊珊;王雪文;;GaN薄膜的制备及其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