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斯分解法在Z扫描理论分析中的应用

王奉敏  
【摘要】:在过去的十年里,Z扫描方法作为测量一些材料非线性光学参数的简单精确方法而被广泛应用。Z扫描(Z-scan)方法是由Sheik-Bahae等最先提出的,该方法的显著特点是灵敏度高和采用单光束测量,由于在测量过程中要求被测试样品沿单光束传输的光轴方向移动,因而将该方法称之为Z扫描法。它采用单一激光束灵敏地测量光学材料的非线性系数的符号及大小。 本文介绍了Z扫描(Z-scan)技术的一般理论和发展,然后用高斯分解法研究了非完美高斯光束的情况,并得到了通过非线性介质后激光束的远场模型。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非线性光学的发展以及Z扫描技术在非线性光学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介绍了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Z扫描技术的一般理论和发展,分无非线性吸收和有非线性吸收两种情况来阐述了该理论。 第四部分用高斯分解法研究了近高斯光束入射情况下的Z扫描理论,并且给出了距样品出射面任意距离D的变形光束的电场模型。还将近高斯光束的Z扫描理论同纯高斯光束的Z扫描理论进行了对比,从几方面说明了二者的不同,表明近高斯光束的Z扫描理论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臧维平,田建国,刘智波,周文远,梅灿,宋峰,张春平;串级结构Z扫描特性的分析[J];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2 杨新江,臧维平,田建国,刘智波,周文远,张春平,张光寅;近top-hat光束Z扫描理论分析[J];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3 杨俊义;宋瑛林;;含非线性吸收的串级结构Z扫描技术理论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4 杨启光,费浩生,魏振乾;测量慢弛豫介质的非线性折射率Z扫描方法[J];物理学报;1995年11期
5 王秀如,尹延锋,王长顺,莫育俊;偶氮分散红聚合物薄膜的Z扫描研究[J];光学学报;2003年11期
6 贾振红,李劬,陈益新,陈英礼,周骏;Z扫描测量中的热致非线性效应[J];光学学报;1996年05期
7 李虹雨;常青;;飞秒激光Z扫描技术研究CS_2的非线性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10期
8 苗润才,陈国夫,王屹山;飞秒光脉冲Z扫描技术测量纳米银颗粒非线性折射率[J];光子学报;1999年05期
9 高亚臣,祖继锋,曲士良,杜迟敏,范文奇,宋瑛林;金属Ru富勒烯化合物光学非线性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2年08期
10 刘智波,臧维平,田建国,周文远,张春平,张光寅;厚高阶光学非线性介质Z扫描的变分法分析[J];光学学报;2003年06期
11 周赢武,郭亨群,成步文;用Z扫描法测量a-Si/SiO_2多量子阱材料非线性折射率[J];光电子.激光;1999年05期
12 左敦稳,朱纪军,王珉;基于LM算法的无氢类金刚石薄膜喇曼高斯分解[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11期
13 姚保利,任立勇,侯洵;基于衍射模型的Z扫描理论[J];光学学报;2002年01期
14 夏海平,武四新,余保龙,朱从善,干福熹;用Z扫描方法测量掺C_(60)有机改良介质的非线性折射率[J];光学学报;1998年02期
15 梁检初,王晓生,罗锻斌,佘卫龙,吴水珠,曾钫,唐天,姚胜兰;掺杂偶氮苯聚合物光致异构Z扫描测量及其理论解释[J];物理学报;2004年10期
16 关俊,李霞,程光华,陈国夫,侯洵;单光束Z扫描法测量Nd∶YVO_4的非线性折射率[J];光子学报;2005年08期
17 张冰;刘智波;陈树琪;周文远;臧维平;田建国;罗代兵;朱志昂;;新型卟啉衍生物反饱和吸收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9期
18 毕东瀛,何宏山,廖常俊,黄锦汪,计亮年,刘颂豪;单光束对“对一苯并噻唑基尾式铁(Ⅲ)卟啉”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J];光子学报;1997年07期
19 陈东彦,徐世杰,邵成勋;线性时滞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5期
20 梁志坚,顾玉宗,唐福龙,干福熹,余保龙,毛艳丽,尹国盛;Bi_2S_3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J];光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仕江;邓罗根;;Z-扫描理论中的高斯分解法与无像差近似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尹守春;苏新燕;徐洪耀;鲍亮;;4-苯乙炔-4’-[N,N-二乙基]氨基偶氮苯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3 张铁利;方达伟;张在宣;;基于L-M算法的光纤中的受激拉曼增益谱的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燕飞;聂秋华;徐铁峰;戴世勋;沈祥;;用Z扫描方法测试Bi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A];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第三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何伟强;顾春明;沈文忠;;飞秒光脉冲Z扫描技术测量ZnTe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燕飞;聂秋华;厉旭杰;王俊;金珍娟;吴怡;周勤峰;;Z-扫描测量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的三阶非线性[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尹守春;光善仪;徐洪耀;周剑平;;含偶氮苯侧链的新型三阶非线性聚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8 杨俊义;宋瑛林;;含非线性吸收的串级结构Z扫描技术理论分析[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宋蕊;顾豪爽;王忠太;陈侃松;章天金;;SrBi_2Nb_2O_9的PLD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特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10 高喜存;胡巍;郭旗;;利用Z扫描技术确定非局域非线性介质的非线性折射率[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洪亮;DMIT类材料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和响应时间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邓燕;局域场增强的纳米金属复合结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及全光调制特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白永林;超高密度光盘存储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3年
4 龙华;激光沉积TiO_2基复合薄膜及其光学特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芳;金属酞菁的光学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耀川;有机共轭体系的双光子荧光及激发态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小强;偶氮聚合物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机制和光致各向异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骆社周;激光雷达遥感森林叶面积指数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奉敏;高斯分解法在Z扫描理论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2 韩俊鹤;自动Z扫描测试系统的建立及酞菁玻璃的光学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冯林;两种新型DMIT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冯岩;掺杂聚苯胺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5 程永光;富勒烯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和光限幅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张良;有机齐聚物DSB和TSB双光子吸收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黄妍;PbS纳米材料光学非线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张宁波;新型多金属氧酸盐三阶光学非线性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9 刘冠明;半导体氧化物ZnO和CdO纳米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姜立南;水溶性碲化镉量子点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特性的Z扫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华茂;采用新技术提高电视清晰度[N];经济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