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庆地区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

王福军  
【摘要】:水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物质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的进步发展,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CJ/T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控制指标达103项,有机指标58项;GB5749-200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检验项目由原35项增加至107项,其中有机指标53项。新水质标准对水质风险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水质水的无机成分,更加关注水质的有机污染及生物污染,新标准充分体现了水质标准向国际水平靠拢,水质分析技术向实质性提高的趋势,也进一步说明我国对饮用水安全的高度重视。 我国正在修订新的水质标准对水质的有机污染非常关注,水体与饮用水中有机物分析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标准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配套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很多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水质检测的需要,因此开展大庆饮用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对于指导安全供水,确保百姓健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首次对大庆地区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水源及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开展调查,为进一步开展水处理工艺技术革新提供数据保障。针对工业废水污染,饮用水中农残污染加剧的趋势,以及饮用水消毒剂的大量使用,开展了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建立了饮用水中9种苯系物、11种氯苯类化合物、7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6种酚类化合物、16种有机氯农残、8种有机磷农药、13种挥发性卤代烃类和硝基苯检测分析方法,由于采用高效能的分离柱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再配以顶空、固相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使得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好,精密度高,线性宽,检测下限低。 同时研究详细地揭示了大庆地表水源水、饮用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在不同时期的种类、数目、三致毒物所占比例等,对比分析研究了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有机污染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从有机污染的角度对大庆的饮用水、出厂水、管网水水质给予了全面详细的评价。研究表明,大庆地区地表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源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其中苯系物,直链烷烃和多环芳烃占有机物总量的绝大多数;经过筛选,发现其中有36种有机物属于美国EPA和我国环保局提出的水中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先锋;韩长绵;刘明阳;李爱民;;汉江挥发半挥发有机污染物监测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2 陈海东;魏士勇;赵立志;王全发;;高级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技术[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3 孙鹏年;李周洲;杜振林;刘智峰;;植物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1年13期
4 郭立秋;;科尔沁区地下水氨氮超标问题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1年03期
5 龙小菊;;浅析我国水资源污染状况及处理技术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6 李婧;;土壤中有机磷农药分析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及评定[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4期
7 王艳丽;魏恩棋;;固相微萃取在空气有机污染物监测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8 莫俊超;张海生;薛斌;刘小涯;张海娜;;多介质模型在海湾突发性有机污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4期
9 周笑白;周集体;项学敏;王晓坤;;丛枝菌根真菌在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1年08期
10 纪丁愈;王庆安;佘红英;王东睿;张翔;;川中丘陵地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水环境容量研究——以黄腊溪小流域为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1 李花;沈耀良;;废水高级氧化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1年06期
12 邓琳;李宏卓;廖达伟;巫继龙;杨才千;;南淝河沉积物有机物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8期
13 张俊花;张洪林;;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在水中有机污染物测定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4期
14 谢云飞;王旭;阮伟东;宋薇;赵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多环芳烃检测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9期
15 吕媛媛;;低渗透油藏Q1块同步注水开发设计与实践[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16 李秀敏;;浅议再生水的处理工艺[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4期
17 任芝军;马桂林;刘桂芳;马军;;高锰酸盐—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除藻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年06期
18 张晶;赵海生;张松柏;田雄超;;长治市某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7期
19 彭学伟;褚春莹;蒋海威;;单体同位素分析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0 张新钰;辛宝东;王晓红;郭高轩;陆海燕;纪轶群;沈媛媛;;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明;宗志坚;史志平;黄晓荣;;人工湿地降解湖水有机物和氮效果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邱宁宁;林建斌;黄晓佳;袁东星;;整体材料为涂层固相萃取搅拌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张朔;;浅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应急预案建立的必要性[A];四川省第十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连生;张爱茜;;有机污染物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进展[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5 周启星;徐志强;;土壤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研究与展望(摘要)[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6 周宁一;;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基因簇及其结构的比较研究[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全燮;欧晓霞;牛军峰;赵旭;付洪波;;典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光化学转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梁荣宁;宋德安;张锐明;秦伟;;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检测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傅平青;刘丛强;;水环境中溶解腐殖质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张晓婉;Joyce Man;李风亭;;中美城市饮用水管理与政策比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井春;含铁化合物活化过硫酸盐及其在有机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秀娟;典型有机污染物绿色环保分析技术与降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栋;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D];南京大学;2002年
4 林海波;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孙庆峰;水处理过程中典型雌激素活性物质的变化特征[D];清华大学;2007年
6 陈秀琴;二元非金属掺杂TiO_2纳米管的阳极氧化法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徐立恒;有机膨润土的结构调控及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赵学坤;有机污染物的光助Fenton法氧化降解及其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丁光辉;PLS和GA应用于部分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杨琛;煤中干酪根的非均质性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间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军;大庆地区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张丽;典型POPs的辛醇/空气分配系数的碎片常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胡光珍;香蒲细胞色素b5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路帅;含盐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测定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石立杰;金属卟啉催化的致癌、致突变剂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崔琳;环境空气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及来源解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赵晓亮;纳米微孔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工业污水中有机污染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翯;三氯乙烯在天然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9 赵素芳;土壤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低温热脱附过程的气相色谱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徐建;有机污染场地水体生物毒性诊断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翰林;35项标准怎能查出100多种污染物[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 崔璧君 通讯员 乌云斯琴;中旗开展有机污染物更新调查工作[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李卓;“水源门”事件促变国家水质标准修订[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4 记者 张鸣 通讯员 胡少殊;合肥日处理250吨有机污染物[N];安徽日报;2009年
5 罗铮邹新民 郭共年;斥资8亿清算环保“旧账”[N];湖南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李禾;我国将推广新技术控制有机污染物[N];科技日报;2009年
7 记者 郑惊鸿;我国全面淘汰杀虫剂类有机污染物[N];农民日报;2009年
8 记者 涂序波;洱海去年有8个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N];大理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新的饮用水水质国家标准[N];中国水利报;2005年
10 林丹;有机污染物替代技术开发将获支持[N];中国化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