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金属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催化活性关系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用Gaussion 03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包,用密度泛函方法(DFT-B3LYP,6-31G*),首次计算了[2-(3,4-二苯基环戊二烯基)-4-R-6-R′-苯氧基]二氯化钛(R=叔丁基、氢;R′=叔丁基、甲基、苯基);[2-(2,3,4,5-四甲基环戊二烯基)-4-R-6-R′-苯氧基]二氯化钛(R=叔丁基、氢;R′=叔丁基、甲基、苯基);二(4-R-1,2-二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R=氢、甲基、苯基)三个系列十一个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讨论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茂金属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是取代基的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首次从电子结构的角度提出了茂金属化合物催化活性与LUMO中金属的d轨道密切相关。金属的d轨道在催化作用中起最重要的作用。取代基的改变使催化活性升高,本质是使起催化作用的轨道中dx~2-y~2系数增加。同时还计算了这十一个化合物的紫外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得值相符。
本论文按文献方法合成了二(4-R-1,2-二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R=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苯基),[2-(3,4-二苯基环戊二烯基)-4-R-6-R′-苯氧基]二氯化钛(R=叔丁基,氢;R′=叔丁基、甲基、苯基),[2-(2,3,4,5-四甲基环戊二烯基)-4-R-6-R′-苯氧基]二氯化钛(R=叔丁基、氢;R′=叔丁基、甲基、苯基)三个系列十四个茂金属配合物,并通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十四个茂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光谱。还研究了二(4-R-1,2-二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R=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苯基)这一系列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讨论了环戊二烯基上4位取代基R对紫外吸收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的影响。同时还采用THF作溶剂,TBAPF_6作支持电解质,利用玻碳电极作为研究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系列的电化学行为。总结了取代基R对化合物阴极峰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取代基R的立体效应起决定性因素。
|
|
|
|
1 |
彭红建;谢佑卿;李小波;聂跃庄;;Pt-Ru合金系的特征原子序列和催化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年01期 |
2 |
王译伟;李来才;田安民;;甲醇在Pt-Fe(111)/C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22期 |
3 |
李洁;高孝恢;肖慎修;陈天朗;;磷钼钒酸盐的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质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3年04期 |
4 |
彭红建;谢佑卿;聂跃庄;;电催化剂Pt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5 |
李来才;王译伟;田安民;;甲醇在Pt-Mo(111)/C表面上的吸附[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11期 |
6 |
蔡国强,董南,吴念慈;(Cp_2Ti)_2AlH_4CH_3,(Cp_2Ti)_2AlH_4Cl和(Cp_2Ti)_2AlH_4BH_4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1990年05期 |
7 |
王崇愚;我在金属缺陷复合体电子结构方面的成果[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年04期 |
8 |
解思深,邹小平;纳米材料与物理学[J];大学物理;2000年12期 |
9 |
王丽丽;徐利华;连芳;杨增朝;夏雯;;铅基复合钙钛矿型材料的电子结构和介电性能[J];硅酸盐通报;2010年03期 |
10 |
刘强;程新路;李德华;王锋;;Ti_3SnC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2期 |
11 |
成丽;张子英;邵建新;;ZnO氧缺陷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4期 |
12 |
黄国生,李振家,马昇平;冶金硅酸盐炉渣的化学键及其酸碱性[J];有色金属;1987年04期 |
13 |
朱天蔚;SiO_2负载Ni,Ru,Rh,Pd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及对CO/H_2反应的催化性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89年03期 |
14 |
余秀芬,黄种乐,孙琼丽,丛爱真,黄新;二DMF-μ-四酞酰替对甲苯胺合二铜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9年01期 |
15 |
吴念慈;蔡国强;董南;;[(dmpe)_2MnAlH_4]_2和(dmpe)_2MnAlH_4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1年04期 |
16 |
曹阳;王友良;;羰基氧化物RR~1COO的电子结构[J];化学学报;1991年01期 |
17 |
董南,朱龙观,吴念慈;La(NO_3)_3·bipy·2H_2O·(B-15-C-5)电子结构和化学键[J];物理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
18 |
鲁崇贤;叶学其;严继民;;C_(60)的电荷转移复合物(PH_3)_2Pt·C_(60)的电子结构[J];科学通报;1993年22期 |
19 |
刘韩星;;原子簇电子结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20 |
殷元骐,李文,汪汉卿;簇合物Co_6(μ_3-E)_8(CO)_6(E:-S,-Se)的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能探讨[J];物理化学学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