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快速获取岩体裂隙信息的工程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岩体裂隙信息获取主要以人工现场接触测量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现状,研究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快速获取岩体裂隙信息的方法,为裂隙信息的快速获取开辟新的途径,以期推动岩石力学的发展。
本研究把测绘学与工程地质学紧密结合,通过现场的全站仪测量、摄影测量和人工接触测量多种手段,研究以普通数码相机为传感器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岩体裂隙信息的的工作流程、作业模式。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分析,研究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裂隙信息的精度。分别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和自编近景摄影测量中的直接线性变换程序建立像—物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的裂隙迹线展示模型和产状计算模型,求取裂隙的信息。通过广州保利林语山庄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岩体裂隙信息获取和应用实践,检验了该方法可行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1 |
裴兴锋;黑河导流洞进出口边坡处理[J];地下水;2001年03期 |
2 |
张新宁;供水工程水源泵站基坑裂隙封堵措施浅析[J];山西水利;2003年02期 |
3 |
赵明阶,徐蓉;裂隙岩体在受荷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4 |
卢再华,陈正汉,蒲毅彬;膨胀土干湿循环胀缩裂隙演化的CT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2年04期 |
5 |
张邦通;郑东明;胡明亮;晏俊;;裂隙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
6 |
陈贵平;;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隙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
7 |
陶西元,黄小林,韩斌,禹会成;连云港市大岛山地区滑塌形成机制研究及灾害防范措施[J];江苏地质;2000年04期 |
8 |
姚海林,郑少河,陈守义;考虑裂隙及雨水入渗影响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
9 |
戴呈祥;土坝渗漏裂隙通道探测方法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2年05期 |
10 |
王毅,聂德新,张景科,雷启云;岩体裂隙化程度与岩体变形参数的关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
11 |
李慧英,陈进,熊文亮;湖口大桥岩溶地层大口径桩基施工技术[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2 |
马代馨;;坝址大比例尺综合工程地质测量对裂隙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人民长江;1957年07期 |
13 |
李建军;东江水电站坝址区断层裂隙原位监测及监测资料分析[J];大坝与安全;1998年02期 |
14 |
郑伟;岩溶地基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及处理方法[J];住宅科技;1998年08期 |
15 |
周外男,陈宁贤,高兴泽;湖口大桥副孔桩基施工中几个技术难点的处理[J];桥梁建设;1999年03期 |
16 |
郑少河,赵阳升,段康廉;三维应力作用下天然裂隙渗流规律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
17 |
冯佐海,梁金城,李晓峰;桂林市褶皱构造对岩溶塌陷的控制作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
18 |
胡云进,钱锐,速宝玉;一种确定裂隙非饱和水力参数的数值模拟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
19 |
陈卫忠,朱维申,罗超文;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一、二级泵站水力劈裂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1年01期 |
20 |
胡光瑞;托海水电站大坝右岸绕坝渗漏与处理[J];大坝与安全;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