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OHDA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为深入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病理机制,本研究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6-OHDA诱导的Wistar大鼠PD动物模型。本研究首次利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和质谱(MS)技术,对6-OHDA模型纹状体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离、比对和鉴定。结果发现表达显著上调的蛋白4个,分别为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PeroxiredoxinⅡ(PrxⅡ)、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显著下调的蛋白2个,分别为线粒体顺乌头酸酶(ACO2)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6-OHDA毒性诱导下的纹状体,UCH-L1表达水平增高,有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对异常蛋白质的清除。PrxⅡ是氧化应激反应中不可缺少的酶,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标志着氧化应激反应的存在。GS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脑损伤后代偿性反应的重要标志。HSP90?水平升高,既是毒性损害的标志,也是脑组织神经元抗凋亡调节的体现。ACO2表达下调是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标志,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GAPDH这一诱导凋亡蛋白的下调,有利于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综合检测这六种蛋白的改变,可能为利用6-OHDA模型筛选和评价抗PD药物提供新的客观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