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用于药物无损非破坏定量分析的研究

窦英  
【摘要】:本文应用近红外光谱(NIR Spectroscopy)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简称BP网络,对六种不同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适合于不同药物的神经网络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现了药物的无损非破坏定量分析。 研究并建立了单一活性成分的扑热息痛片和西咪替丁片的最佳ANN模型,同时将它们分别研成粉末建立了粉末药的最佳ANN模型,并且和片剂模型做了比较。证明直接用片剂建立ANN模型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研究并建立了含有两个活性成分的复方氨酚苯海拉明粉末药和复方氨酚烷胺片的最佳ANN模型。前者与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做了比较,说明ANN法在处理复杂非线性体系比PLS法具有优越性。将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引入神经网络,研究并建立了预测两个活性成分含量的去痛片和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PC-ANN模型,同时也建立了ANN模型,并将PC-ANN模型和ANN模型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得分的使用减少了ANN的输入节点数,同时全面包含了有用的化学信息,因而PC-ANN模型的建立更具有优越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为民,邬国英,林西平;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汽油辛烷值神经网络模型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袁高林;任丽;高玉振;汪维鹏;鄂翔;谢洪平;;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STR基因座分型方法[J];分析测试学报;2009年11期
3 方利民;林敏;;柴油近红外光谱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8年06期
4 张勇;宋岩;丛茜;赵冰;;基于两种模式识别技术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6期
5 吉海彦,严衍禄;主成分-人工神经网络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1999年03期
6 韦锐!北京;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定性部分的实现[J];石油仪器;2001年04期
7 王艳斌,袁洪福,陆婉珍,齐洪祥,殷宗玲;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近红外光谱测定柴油闪点[J];分析化学;2000年09期
8 徐永群,王巍伟;亚麻油中主要组分的定量分析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冯新泸,罗平亚,史永刚,李子存;发动机润滑油粘度的近红外光谱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3年03期
10 刘广军,戴冬梅,高洪涛;正交信号校正算法及其在光谱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1 徐永群,汤俊明;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亚麻油中的主要组分[J];河南科学;2002年03期
12 侯振雨,王国庆,蔡文生,邵学广;连续小波变换-支持向量回归用于植物样品多组分分析[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9期
13 高俊;姚成;章俊;;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近红外光谱预测汽油辛烷值[J];分析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14 彭帮柱;龙明华;岳田利;袁亚宏;赵志华;;用偏最小二乘法及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白酒酒精度[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15 沈咏军;朱桂英;;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织物疵点检测[J];丝绸;2007年06期
16 郭晔;王彬;曲楠;赵羚志;李文良;弥宏;任玉林;;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监控蛇床子SFE-CO_2萃取物的质量[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2期
17 卿晓霞;龙腾锐;王波;余建平;;粗集理论在污水参数软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10期
18 李向科;吕惠生;张敏华;;人工神经网络对CO_2高压萃取茄尼醇过程的模拟[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年04期
19 夏俊芳;李小昱;;脐橙VC含量近红外光谱消噪小波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04期
20 薛龙;黎静;刘木华;;基于OSC/PLS法识别被不同浓度农药污染水果的初步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王一鸣;吴静珠;;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未知类别样品聚类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2 王晓燕;韩鲁佳;黄光群;;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鸡粪工厂化堆肥过程理化指标速测分析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邵学广;卞希慧;蔡文生;;近红外光谱多元校正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熊来怡;胡耀华;刘聪;陈康乐;郭康权;;近红外光谱检测猪肉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其品质安全判别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田高友;;轻质石油燃料质量指标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研究[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路春霞;刘源;孙晓红;潘迎捷;赵勇;;基于培养液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指纹区分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祥辉;林振宇;林燕琴;林艺冰;杨方;王丹红;陈国南;;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董文江;倪永年;;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检测和定量中药白前的两种混伪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赵艳茹;张淑娟;余克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山楂SSC动态检测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毛志毅;蔡文生;邵学广;;基于小波变换的复杂体系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英;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用于药物无损非破坏定量分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吴建发;优选压裂井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李军红;冷轧带肋钢筋工艺的现代优化方法及质量控制[D];南昌大学;2006年
4 Han Qiang;[D];山东大学;2005年
5 申金山;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化学发光法及光度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治国;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海瑞;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控制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传文;仿生优化算法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永阔;核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智能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蒲秀娟;胎儿心电信号提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灵;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转基因菜籽油快速鉴别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钱磊;基于USB的近红外脑组织血氧检测系统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丁家欣;中药炮制辅料蜂蜜质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4 张华秀;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牛奶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D];中南大学;2010年
5 惠娜;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党参及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6 朱丽;造纸用毛白杨综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奇云;柴油十六烷值近红外机理模型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潘建超;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痰热清注射液配方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有志;三倍体毛白杨NIR预测及制浆造纸性能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杜伟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农林大学 方婷;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二)[N];福建科技报;2004年
2 冯家兵;FF-16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实现工业应用[N];中国石化报;2004年
3 荆延宁;中心局作业系统给据散件的处理[N];中国邮政报;2007年
4 青青;数码冲印前的预处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福建农林大学 方婷;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一)[N];福建科技报;2004年
6 黄育武夏彦;“全申报”系统:打击逃漏检显威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7 小马;南瓜糕[N];河南科技报;2008年
8 首席记者 丁刚;服务50多万人次 挽救数千“濒危”家庭[N];北京社会报;2007年
9 胡性慧 王唯赫 杨腾;人工神经网络拓宽版权贸易路径[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10 记者 李犁;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