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金属—多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田歌  
【摘要】:本论文致力于新型金属-多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旨在依据晶体工程学原理,合理地选择有机羧酸配体和金属离子来合成具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并探讨它们的性能。并且注意考察影响配位聚合物生成的主要因素,并控制反应条件,总结其合成规律,掌握多元羧酸对结构的调控作用,以逐步实现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半定向和定向合成。 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配位聚合物的相关术语、合成研究进展,配位聚合物的分类以及配位聚合物晶体材料。在第二章中,在水热体系,以吡啶-2,5-二羧酸(H_2PDC)为配体合成了两个具有双螺旋链的二维层状化合物Co(PDC)(H_2O)_2·(H_2O)和Ni(PDC)(H_2O)_2·(H_2O),并通过VCD表征证明化合物Co(PDC)(H_2O)_2·(H_2O)存在消旋过剩的现象。在第三章中,以1,4-环己二酸为配体构筑了七个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并研究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完全分离1,4-环己二酸的顺式和反式构象。其中1,4-环己二酸与稀土金属La~(3+)在不同的反应溶剂中,成功实现了1,4-环己二酸的顺式和反式构象的转变。在第四章中,为了考察有机碱配体对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影响,选择了邻菲咯啉(phen)、六次甲基四胺(hmt)、4,4'-联吡啶(4,4'-bpy)等有机碱,在有机羧酸配体1,4-环己二酸(1,4-chdc)和间苯二甲酸(m-BDC)与过渡金属离子的合成体系中进行研究,并得到了七个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在第五章中,以吡啶-2,5-二羧酸(H_2PDC)和吡啶-1,3,5-三羧酸(H_3PTC)为配体与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五个新的配位聚合物。 本论文详细的阐述了上述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和方法、结构特点以及性质研究等。并探讨了羧酸配体、溶剂以及有机碱配体对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在丰富了配位聚合物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的同时,为配位聚合物的晶体工程积累了有价值的实验事实。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侯克玲;王建玲;邓朝艳;邢永恒;施展;;新型三维刚柔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Gd(bta)_(0.5)(ad)_(0.5)(H_2O)]_n,的水热合成、结构及热稳定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2 徐翔宇;;高锰酸钾氧化制备己二酸实验的改进[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徐天祝;张元礼;闫成旺;马磊;孟凡月;;己二酸生产过程中系统二元酸组分的控制[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1年02期
4 欧兰英;兰支利;尹笃林;李顺;;生物质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1年04期
5 张万东;林通;亢惠娟;聂建明;;己二酸绿色合成的教学实验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1年03期
6 夏笑虹;刘洪波;黄衍瑞;杨丽;石磊;;己二酸/酚醛树脂共聚炭化制备多孔炭材料及其电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1年08期
7 贾志坚;张凤霞;李敏谊;陈琳;关丽;;环己烯绿色合成己二酸[J];山西化工;2011年04期
8 王占军;王晓丹;肖鹏;杨悦;;含钨化合物催化合成己二酸研究进展及其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J];中国钨业;2011年04期
9 徐德安;;我国稀硝酸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年07期
10 ;信息快报[J];粘接;2011年05期
11 刘建华;陈静;夏春谷;;羰基化反应新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0年11期
12 ;聚氨酯上下游价格有所回落[J];粘接;2011年07期
13 邓莹;陈斌;吴剑;袁霞;罗和安;;焙烧气氛对MnAPO-36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J];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14 兰辉;陈敏东;马嫣;;1甲-基环己烯气相臭氧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物的研究[J];环境化学;2011年06期
15 ;海外相关市场[J];聚氨酯;2011年06期
16 ;海外相关市场[J];聚氨酯;2011年07期
17 亢旭阳;韩延阳;尚亚国;;尼龙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6期
18 陈江枫;冯琳;玉琼广;梁著棋;曾成伟;;交联琥珀酸酯木薯淀粉的黏度特性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年06期
19 徐景峰;;耐热原子灰用不饱和树脂的研制[J];涂料工业;2011年05期
20 王旭涛;马玉;张麦红;;环己烷分子氧氧化中国专利技术现状及趋势[J];现代化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贻强;罗少华;王向宇;;己二酸绿色合成中预加助剂影响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何玲;高玲香;高子伟;倪迎瑞;;多羧酸茂钛配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莹;王向宇;郭中伟;李利民;苏运来;;己二酸均相合成体系的放大反应考察[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凤林;李楷;;旋转蒸发器在己二酸母液浓缩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祁辉;董亮;;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己二酸和间苯二甲酸[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6 刘强;公衍之;刘文;郭灿城;;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酮制备己二酸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曹小华;赵新萍;柳闽生;谢宝华;严平;;钨催化“绿色”合成己二酸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刘强;郭灿城;;空气氧化环己烷一步合成己二酸的新方法[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9 张敏;胡岚;雷蓓;樊永惠;杨彩宁;;环己酮绿色氧化合成己二酸质谱分析[A];200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万平;孟平安;周贤爵;王帅;;过氧化氢分步连续氧化环己醇成环己酮、己二酸的催化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歌;新型金属—多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孙锦玉;新型无机网络结构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形貌控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何江华;新型金属—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陈杨英;含W,Ti烯烃选择氧化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樊丽华;己二酸的回收工艺及相关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冯勋;基于含氮杂环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袁霞;NaY分子筛封装Cosalen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孙晓波;混合二元酸综合利用工程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李传华;以精细化学品为导向的二氧化碳转化利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段培高;近临界水中腈、酰胺的水解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永霞;己二酸绿色催化合成研究——均相催化剂体系[D];郑州大学;2003年
2 王春光;刚柔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鹏;芳香族多羧酸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张国庆;多羧酸金属—有机框架物的合成与结构[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海燕;基于多羧酸和氮杂环衍生物的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侯克玲;刚柔/刚刚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特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文;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已烷合成已二酸工艺的初步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翟雄;烯烃的过氧化氢氧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郭英伟;电催化氧化阳极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10 崔玉青;电化学氧化环己醇合成己二酸[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晓华;全球己二酸市场柳暗花明[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特约记者 贾占水;己二酸短期行情仍将火爆[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地豆;己二酸将高位持稳[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晓铭;我国己二酸业面临发展转折[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董新光 孟宁;精己二酸3项新标准通过审核[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许琪;己二酸涨势仍将延续[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见习记者  赵鹤立;G天利己二酸项目将带来13.5亿收入[N];证券时报;2006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钟智辉;天利高新己二酸项目明年三季投产[N];证券时报;2007年
9 穆文;我国己二酸需求稳步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4年
10 许琪;己二酸市场进入博弈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