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底物识别与催化机理研究

董泽元  
【摘要】:酶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它是有着高底物特异性和强大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对酶的分子识别和催化功能的人工模拟,无论在认识酶自身生物进化过程还是酶结构与功能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硒蛋白酶,它能清除过量的氢过氧化物以保持机体的活性氧(ROS)代谢平衡,从而保护肌体免遭氧化损伤。许多疾病的产生和ROS有关,如阿尔兹海默尔、免疫系统缺陷病、辐射损伤等,且发病机制也与抗氧化酶水平的变化相关联。因此,GPX作为抗氧剂有着巨大的药用价值。例如,著名的GPX模拟物——“小分子硒酶”ebselen作为抗氧化药物在日本已上市。但是,天然GPX位置分布的多样性导致它们的结构和催化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GPX由于亚基结构的不同存在显著不同的底物特异性。迄今,人们并没有完全了解天然GPX的结构和催化机理。因此,对GPX的人工模拟,不仅可以发展可行的药物,而且还能对天然GPX的结构和催化功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增进对它的理解。 我们从酶催化的本质(底物结合和分子内催化)出发,利用超分子化学的方法和原理,构建了含碲环糊精和含硒树枝状分子两种GPX模型体系。我们拿这两种GPX模型体系作为研究平台,详细阐明了底物特异性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并解释了它们的催化机理。环糊精GPX模型中结合部位的明确性与树枝状分子GPX模型中结合部位的可变性完善了模拟酶的构建,同时提供了重要的酶模拟信息。 我们选定高活性的含碲环糊精GPX模型体系,是因为含碲环糊精体系在环糊精GPX模型中活性最高,并且碲和硒属于同一主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构建一套测试体系,其中底物既作为反应物也作为酶模型分子识别过程中的探针,我们详细地阐述了含碲环糊精GPX模拟物的底物识别与催化作用的关系。和天然GPX一样,我们发现含碲环糊精GPX模拟物也具有底物特异性,并且对喜好的底物表现了相当高的催化效率。我们的研究不仅给出了一些超分子相互作用信息,而且对GPX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模拟信息。另外,我们的催化机理研究无疑有助于对含碲环糊精的性质的理解,促进它作为可能的抗氧化药物的发展进程。 基于对天然GPX结构中催化微环境的理解,我们构建了可由构象变化产生催化微环境的含硒树枝状分子来模拟GPX的催化行为。其中,第三代的树枝状分子是目前非水相体系中催化活力最高的GPX模拟物,它比ebselen高1000倍以上。我们阐明了含硒树枝状分子模拟GPX的催化机理,发现它们的催化机制和天然GPX类似。这是首次引入树枝状分子模板来模拟GPX,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这个领域的深入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锦凤;易欢;;β-环糊精修饰的金量子点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杜勇超;豆俊峰;丁爱中;范福强;陈海英;;类Fenton试剂氧化降解土壤中PAHs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3 张林;李琳玲;程丽华;陈欢林;;环糊精分子管道的制备与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9期
4 张宏伟;郑卫;;1-甲基环丙烯及其产品的制备[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1年04期
5 穆承广;范晓东;田威;白阳;南江琨;马托梅;杨光;;基于星型杂臂环糊精聚合物的纳米胶束:构筑及包合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6 胡雪莲;王宏华;;应用β环糊精分离酒花提取物中异构化的顺、反式异-α酸[J];啤酒科技;2010年11期
7 杨芬;张新建;陈琦;颜朝国;韩宝航;;糖基修饰大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8 陈黎斌;黄国平;韩晋辉;;醋蛋保健口服液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9 王传荣;史经略;沈洪涛;;应用稳定剂提高低度浓香型大曲酒稳定性的试验研究[J];中国酿造;2011年05期
10 张彩虹;黄立新;刘伟;谢普军;Arun S MUJUMDAR;;喷雾干燥改性白果粉的分散性及流动性研究(英文)[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1年04期
11 卢亚婷;罗仓学;;雪莲果果粉喷雾干燥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07期
12 宋煜;陈学习;林秀琴;张津;;饴糖干燥工艺的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3 白阳;吴红棉;范秀萍;胡雪琼;时威;;消除山西老陈醋二次沉淀产生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14 蒋艳强;;芳香整理在锦纶织物上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纺织;2011年02期
15 王科军;吴笑臣;钟金莲;罗序中;;赣南脐橙果汁脱苦工艺及对糖、VC和有机酸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1年12期
16 邱怡筠;王超萍;时伟;李敬龙;;胡萝卜香菇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J];山东食品发酵;2011年02期
17 杨虹;李再贵;李俊;;燕麦和荞麦速溶粉加工工艺的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10年04期
18 祖彦鑫;李志;;苯巴比妥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液体制剂中的稳定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19 齐国庆;刘发强;刘光利;;生物洗涤预处理炼油污水厂恶臭气体中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0 袁金颖;闫强;;运用连接子化学合成特定结构功能聚合物[J];高分子通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频;范晓毅;;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卟啉类化合物超分子包合作用的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观根;单颖;;射麻口服液中β—环糊精——蜂蜜体系的应用体会[A];全国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4年
3 吴巍;郭明全;刘淑莹;;黄芩苷与环糊精非共价复合物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士祥;丁娟;王锐;;环糊精对多溴联苯醚(PBDE)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肖小华;曹玉娟;蒋生祥;;β—环糊精分离萘普生对映异构体的量子化学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湧;刘育;;冠醚帽式环糊精的协同分子识别[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董振明;双少敏;赵雪梅;潘景浩;;磺丁醚-β-环糊精的合成和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赵彦利;张衡益;刘育;;β-环糊精和L(+)-谷氨酸包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毅民;陈春凤;;一种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10 张毅民;孙聪善;周琴;;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对地塞米松的增溶作用[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泽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底物识别与催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金鹏;4α糖基转移酶环化活性定向控制及其大环糊精产物的分离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沈旭杰;1.环糊精与Costa型配合物的分子识别作用 2.含环糊精的类轮烷及金属轮烷的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4 高士祥;环糊精和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增溶及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1999年
5 刘珍;基于主客体包结络合作用的无机纳米粒子和/或大分子自组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于艳敏;环糊精包结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张安平;环糊精对几种手性农药环境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8 柴逸峰;毛细管电泳法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9 张敏;环糊精对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识别及其催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张国梅;环糊精及杯芳烃超分子组装与识别的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生军;有机无机复合/环糊精/脲醛和蜜胺树脂的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晓峰;基于环糊精的亲和毛细管电泳[D];天津大学;2003年
3 刘洋;环糊精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年
4 孙艳;环糊精黄原酸酯引发的RAFT聚合用于环糊精改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霍小敏;环糊精—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手性分离分析苯丙氨酸对映体[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汪敏;环糊精在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药物中的研究与应用[D];兰州大学;2009年
7 郭喜良;光谱法研究卟啉生物大分子在有序介质中的组装[D];山西大学;2004年
8 闫金红;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丹参酮ⅡA超分子包合作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9 周叶红;环糊精和杯芳烃的包合特性及其在药物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06年
10 权鹏;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铮奎;环糊精研究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朱峰;周新腾;环糊精及其包合物的应用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朱峰·周新腾;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乐宏平;日推出新工艺分离对二甲苯[N];中国石化报;2002年
5 郑建仙;论碳水化合物的开发[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6 山东保龄宝公司技术开发中心 张安国;膳食纤维的发展方向[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7 过国忠 侯杰;多项变性淀粉生产及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质量报;2009年
8 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侯杰;我突破多项变性淀粉生产及应用难题[N];科技日报;2009年
9 任凭;我国大米精加工及制品的发展方向[N];粮油市场报;2003年
10 杨玉良;从肥皂泡到生命过程[N];文汇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