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GaN外延膜和InAs量子点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GaN外延膜和InAs量子点等两种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采用分子束外延系统生长样品,完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发光特性。
对GaN外延膜进行研究。采用EPI930固态源分子束外延系统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GaN外延膜。一方面,摸索GaN在蓝宝石衬底上初始外延生长的最佳条件,优化薄膜生长工艺参数,获得具有良好晶质的GaN外延层,并研究不同生长条件下样品的光学特性及其发光机制。另一方面是研究低Al掺杂对GaN外延层光电特性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并通过光致发光,霍尔效应和高分辨率SEM等测量方法来确定GaN外延层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改变Ga的流量,氮气净化和采用AlN做缓冲层可以逐步改善样品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当在GaN外延膜中掺入0.11%Al时,GaN:Al薄膜粗糙度最小,具有最低的自由电子浓度(3×1017cm-3)和最高的电子迁移率(140V.s/cm2)。
对InAs量子点进行研究。利用EPI930固态源分子束外延系统在(001)GaAs衬底上生长一系列InAs样品,分别研究InxGa1-xAs盖层,InxAl1-xAs隧道阻挡层,以及In0.1AlxGa0.9-xAs缓冲层Al掺杂量和In0.2Al0.8As盖层厚度对量子点发光效率和发光强度的影响,并通过组成成分和厚度的调谐,使其发射波长接近1.3μm。研究结果表明,用InxGa1-xAs层覆盖量子点,通过分析InAs量子点的光发射,证实在GaAs层、接近InAs量子点的区域以及浸润层里确实存在着无辐射中心,而且氢钝化对无辐射中心起到抑制作用。在InAs量子点和覆盖层之间插入In0.2Al0.8As隧道阻挡层,不仅可以抑制界面缺陷,减少无辐射中心的数量,提高发光效率,使发光强度
|
|
|
|
1 |
吴巨;金鹏;吕小晶;王占国;曾一平;王宝强;姚然;;MBE自组装量子点生长和结构形态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8期 |
2 |
吴巨;曾一平;王宝强;朱占平;王占国;;快速率生长MBE InAs/GaAs(001)量子点[J];微纳电子技术;2009年02期 |
3 |
梁基本,徐波,龚谦,韩勤,周伟,姜卫红,刘会云,王占国;量子点激光器及其应用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0年04期 |
4 |
周星飞,施斌,胡冬枝,樊永良,龚大卫,蒋最敏;量子点的形成对Si/Ge界面互扩散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2002年07期 |
5 |
刘兴权,万明芳,陈效双,张波,陆卫,沈学础;量子点的湿法腐蚀制备及尺寸分布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8年06期 |
6 |
王占国,刘峰奇,梁基本,徐波;自组装InAs/GaAs量子点材料和量子点激光器[J];中国科学A辑;2000年07期 |
7 |
;“量子点”晶体将推动部分物理工艺的进步[J];光机电信息;2002年10期 |
8 |
董庆瑞,牛智川;垂直耦合自组织InAs双量子点中激子能的计算[J];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9 |
陈杨;;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平板显示器的QLED[J];实用影音技术;2011年07期 |
10 |
夏建白;量子线、量子点和它们的激光器[J];物理;1998年03期 |
11 |
汪辉,朱海军,王晓东,王海龙,封松林;室温脉冲激射的纵向控制InAs量子点激光器[J];半导体学报;1999年04期 |
12 |
高国龙;量子点在中红外具有良好的响应[J];红外;2000年07期 |
13 |
宁永强,高欣,王立军,Peter Smowton,Peter Blood;InGa As/Ga As量子点类脊型激光器的激射特性[J];中国激光;2002年04期 |
14 |
任晓伟,朱静;GaAs/InGaAs量子点应变场的TEM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05期 |
15 |
王建,邢达;量子点激光器研究进展综述[J];量子电子学报;2003年02期 |
16 |
何为,郝智彪,罗毅;GaAs图形衬底上InAs量子点生长停顿的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J];半导体学报;2005年04期 |
17 |
;低成本量子点技术生产LED的制造工艺[J];中国照明电器;2011年09期 |
18 |
徐毓龙;纳米电子科技的新亮点——量子点器件简介[J];电子世界;2001年05期 |
19 |
;海外之窗[J];河南科技;2001年07期 |
20 |
蔡惟泉;量子点使单个光子定位[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