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国家与民间的救灾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文章分析了各种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指出其总体特征是具有多发性、集中性、群发性,以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内蒙古地区为自然灾害高发区,公元六世纪前后是北朝发生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次数最频繁时期;阐述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农业生产的巨大破坏及对军事战争、北魏迁都、六镇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探讨了国家政府组织救灾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物资来源与管理等系列问题和民间救灾的主要途径;总结了救灾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北朝各国救灾措施在沿袭了前代荒政各项措施基础上,在发放救济粮方面、医疗救护方面、利用粮食市场救灾方面有了进一步创新,救灾行为多受传统儒家思想指导等特点。北朝各国救灾措施在挽救人民生命、保护国家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战乱致使救灾行动较为迟缓且救济标准较低;此时,救灾体制仍尚未健全,救灾多为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