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金刚石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
本文以人工合成金刚石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对金刚石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天然金刚石的起源、发现、产地,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探索历程,人工合成金刚石的主要方法和设备,人工合成金刚石的进展进行了论述。
由于天然金刚石所具有的优越性质和极限性能、以及它在工业、商用、军事、教育、娱乐和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人工合成金刚石的研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对金刚石的合成与应用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
1954年12月8日,在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发展中心的科学家本迪(F·P·Bundy)、霍尔(H·T·Hall)等人首先克服了高温高压工程、材料和测试方面的种种困难而达到了这一转变条件,成功地为石墨和含碳物质在金属熔体中合成金刚石,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多年的苦苦探索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此揭开了人工合成金刚石发展的序幕。随后,金刚石膜、纳米金刚石相继问世。2003年,国外人造金刚石又获得2项突破性进展——俄罗斯生产出性能超过金刚石的大分子三维聚合物,日本研发出超高硬度人造金刚石。
|
|
|
|
1 |
郭俊昌;合成金刚石中石墨材料、掺杂和生长机制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87年04期 |
2 |
胡恩良,陈昭成;静压法合成金刚石过程中的电子转移问题[J];人工晶体学报;1985年Z1期 |
3 |
陈仑,张明,赵豪民,郑周;火焰法中基体温度对合成金刚石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1991年Z1期 |
4 |
张慧;合成金刚石所用乙炔焰的构造和机理[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93年02期 |
5 |
陈涛,巫翔;合成金刚石的同步辐射劳埃形貌相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4年01期 |
6 |
刘光照,冯楚德,薛志麟,曹振骏;大尺寸优质金刚石单晶的生长[J];无机材料学报;1986年04期 |
7 |
;粉状触媒合成金刚石的工艺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78年01期 |
8 |
郭俊昌;合成金刚石中石墨材料、掺杂和生长机制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85年Z1期 |
9 |
金曾孙,吕宪义,曲承林,庄荣书,赵树堂,邹广田;用热解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金刚石[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7年02期 |
10 |
王宗烈;戚立昌;肖俊杰;;凹形对顶砧研究进展情况报告[J];人工晶体学报;1978年01期 |
11 |
蒲瑞满
,宫美蓉
,塔常喜;合成金刚石中十六个杂质元素的光谱分析[J];人工晶体学报;1980年01期 |
12 |
陈启武;人造金刚石生长的特性曲线[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86年05期 |
13 |
;金刚石合成技术的新发展利用燃烧的火焰在空气中合成金刚石[J];河南科技;1991年04期 |
14 |
光鹿;;合成金刚石与斯拉乌吉奇在钻探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1977年05期 |
15 |
贝新沅;;爆炸合成金刚石中温度的计算[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78年04期 |
16 |
;500T级合成金刚石模具的扩大腔体试验[J];人工晶体学报;1979年01期 |
17 |
陈天虎,王道轩,方啸虎,唐述培;白云石内衬材料在合成金刚石传压密封介质中的作用[J];高压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
18 |
张兵,姚裕成;合成金刚石用新型传压介质——白云石[J];人工晶体学报;1986年04期 |
19 |
姚裕成,胡光亚,佟学礼;从两面顶、六面顶、凹模的特点论我国合成金刚石装备大型化的方向[J];人工晶体学报;1999年01期 |
20 |
王松顺;触媒合金对合成金刚石的影响[J];地质与勘探;198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