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免疫核糖核酸抗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效应的研究
【摘要】:
通过制备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来免疫动物,以ELISA检测的免疫抗体效价1024为标准确定最佳免疫量并取脾、淋巴结和肝脏,比较两种传统的方法择一来制备旋毛虫免疫核糖核酸(iRNA),再对本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最后进行抗肿瘤动物实验并对小鼠体内肿瘤的形态学指标、细胞免疫变化及体液免疫变化进行检测,研究旋毛虫iRNA抗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效应。试验发现最佳免疫剂量是:18-20g雄性小鼠为300μg/只,2.5-3kg雄性家兔为2mg/只,15kg雄性成年一岁山羊为20mg/只;比较后最终选择冷酚法作为大量制备旋毛虫iRNA的最终方法且本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旋毛虫iRNA确实对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有抑瘤作用:各组实验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对照小鼠,且差异显著(p0.05),在先注射iRNA后荷瘤的实验组中1mg/ml组抑瘤效果最好,在先荷瘤后注射iRNA的实验组中4mg/ml组抑瘤效果最好,实验小鼠机体的CD3+、CD4+和CD4+/CD8+较对照小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CD4+/CD8+的提高与降低与小鼠机体的抑瘤效果呈正相关。
|
|
|
|
1 |
杨明久,韩风玉;应用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条件致病性细菌的感染[J];科学通报;1983年16期 |
2 |
肖国芝,董苍玉;艾氏腹水癌免疫核糖核酸对小鼠淋巴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及其活性组份的分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1期 |
3 |
雷静,舒晓红,杨顺蓉;抗癌免疫核糖核酸对肿瘤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年04期 |
4 |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次免疫核糖核酸学术讨论会[J];微生物学通报;1986年06期 |
5 |
任政华,王维忠,孙荣武,李树芳,候立霞,王雪;注射抗癌免疫核糖核酸病人血清中干扰素的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5期 |
6 |
王秀坤,谢光临,那立新;抗巨细胞病毒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3年04期 |
7 |
常晓华,王芳;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
8 |
吴耀华;抗肝细胞癌免疫核糖核酸肌注引起严重局部肿痛一例报告[J];实用癌症杂志;1996年02期 |
9 |
;免疫核糖核酸(IRNA)在中晚期大肠癌综合疗法中疗效的初步观察[J];肿瘤学杂志;1982年00期 |
10 |
;免疫核糖核酸(IRNA)在中晚期大肠癌综合疗法中疗效的初步观察[J];肿瘤学杂志;1982年01期 |
11 |
应侃;人血白细胞制备α-干扰素转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的初步联产试验[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5年01期 |
12 |
张丽辉,许凤芝;用抗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转移性肿大淋巴结3例[J];现代康复;1998年12期 |
13 |
唐金海,赵祥生,宋心龙,朱继荣,江然;免疫核糖核酸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肿瘤防治杂志;1997年01期 |
14 |
;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治疗原发性肝癌三例报告[J];广东医学;1977年08期 |
15 |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IRNA)在原发性肝癌综合疗法中疗效的初步观察[J];肿瘤学杂志;1978年01期 |
16 |
吴葆萱;;免疫核糖核酸治疗口腔扁平苔癣[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6期 |
17 |
蒋松泉,蒋绍模,邓玉强;干扰素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年02期 |
18 |
吴成福,马勇;免疫核糖核酸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及CD系列阳性细胞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1998年01期 |
19 |
秦岭,肖伟,万青;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对内毒素诱导的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20 |
王凤连;免疫小鼠脾脏RNA引起的免疫记忆参与细胞[J];国际免疫学杂志;198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