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的实验研究
【摘要】:
肝炎、肝硬化在我国为常见肝脏疾病,晚期多广泛累及肝脏实质细胞,导致肝功能紊乱并最终造成肝功能衰竭。肝组织再生能力下降是晚期肝病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随着近年来组织工程研究的进展,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病已经成为最具前景的发展方向。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s)成为当今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又一热点并有望成为优秀的组织工程的自体种子细胞。因此本研究选择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的实验室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研究首先对成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研究,;其次在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经肝动脉和门静脉途径进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对比研究;在上述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小样本的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病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上述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自脂肪组织内可提取足够数量的间充质成体干细胞,并可在体外获得稳定可靠的扩增;在体外诱导条件下,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具有类肝细胞特征功能细胞的分化潜能;经肝动脉和经门静脉途径进行干细胞肝内移植可获得近似的移植效果,但结合肝脏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现状,经肝动脉途径更具可行性;经肝动脉途径、以血管介入技术进行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不仅可以理想实现干细胞的肝脏靶向移植,而且技术成熟可靠、简便易行,在细胞移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1 |
王明桃,罗安云,周智;晚期肝病患者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诊断、治疗观察[J];重庆医学;2004年09期 |
2 |
;家庭肠外营养病人晚期肝病的发生率、预后和病因学研究[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年01期 |
3 |
Gerald Y.Minuk,沈兰兰;晚期肝病治疗药物的探索[J];胃肠病学;1997年04期 |
4 |
Jaquelyn F;晚期肝病患者的不良预兆:自主性神经病[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6年04期 |
5 |
董槐生,李晓凤,侯晓华;20例肝肾综合征临床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1997年09期 |
6 |
郭秋君
,李跃林,赵彩彦,刘素霞;晚期肝病患者血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21期 |
7 |
刘姝;健康网站[J];中国食品;2000年18期 |
8 |
张亚;王晓东;冯林;张婷;尹航;张锡庆;;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
9 |
任泽久,宋为芸;甘露醇治疗晚期肝病稀释性低钠血症[J];郧阳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10 |
李雪梅!100054,孙希平!262500,崔世昌!100054;晚期肝病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70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06期 |
11 |
李丽,刘淑梅,李燕红;晚期肝病患者静脉滴注脂肪乳致低血糖2例[J];河北医药;2005年01期 |
12 |
张亚;王晓东;冯林;尹航;张婷;张锡庆;;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J];江苏医药;2007年12期 |
13 |
牛颖;龚锴;敖强;赵南明;张秀芳;公衍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7期 |
14 |
朱日龙;胡向东;吴国荣;;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1年03期 |
15 |
姜玉玲;乔虹;;脂肪前体细胞凋亡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5期 |
16 |
房林;宋维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9期 |
17 |
枟涛;秦书俭;;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年12期 |
18 |
范伟伟;王亚斌;张荣庆;李聪叶;李霜;曹丰;;稳定表达报告基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分子影像鉴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0期 |
19 |
姚明智;席焕久;;Wnt3α蛋白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20 |
张自强;金岩;李裕强;张勇杰;;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其多向分化潜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