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皂苷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
中药蒺藜又称白蒺藜、刺蒺藜,系指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实。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甾醇类等化合物。本实验用蒺藜皂苷是从蒺藜地上全草中提取的有效组分之一,是以甾体皂苷为主的十多种皂苷的混合物,主要包括呋甾醇和螺甾醇两类皂苷,为黄色粉末,易溶于水。研究资料表明蒺藜皂苷具有降血压、舒张血管、降低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对NaCN诱导大鼠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成年豚鼠心室肌细胞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的心肌缺血及对H2O2诱导大鼠培养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机制与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的蛋白表达及降低[Ca2+]i,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同时与减少缺血致细胞内钾丢失相关。但对心肌缺血性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尚未彻底阐明。
以往研究认为,受体及其他信号蛋白分子大部分都位于原地,空间的信号转移主要通过第二信使的快速扩散进行.当前研究则建立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信号蛋白的定位和激活后转位,以及伴随的与其他蛋白质的可逆性结合,才是信号在细胞内进行有效传递的关键,也正是我们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关键所在。细胞外各种刺激信号通过不同的信息传递通路,共同交汇于PKC ,激活的PKC通过依赖或非依赖ras机制激活MAPK ,由此形成PKC-MAPK级联反应[1-5]。因此,研究PKC-MAPK是揭示蒺藜皂苷保护心肌细胞分子作用机制的切入点。为进一步探讨蒺藜皂苷对心肌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
1、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蒺藜皂苷对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心脏灌流液中SOD、MDA、CK-MB等生化指标;梗死面积变化的影响;采用TUNEL方法半定量观察蒺藜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凋亡细胞阳性率的影响;并应用westernblot方法定量检测细胞膜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PKCε)蛋白含量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蒺藜皂苷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灌流液中MDA、CK-MB含量,升高SOD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能够促进PKCε由细胞浆转位到细胞膜上,并且增加心肌组织中ERK1/2含量的表达。应用PKCε抑制剂Chelerythrine预处理后,蒺藜皂苷上述保护作用被部分阻断,并且Chelerythrine可抑制ERK1/2的表达,说明PKCε与ERK1/2在信号传导通路中存在上下游关系。
2、建立H2O2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模型, MTT法测定GSTT对受损心肌细胞存活力的影响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蒺藜皂苷对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荧光显微镜观察Hoechst33258染色凋亡心肌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观察细胞内钙超载及细胞内PKCε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蒺藜皂苷对H2O2诱导心肌细胞内PKCε、ERK1/2、Bcl-2/Bax、磷酸化PKCε、ERK1/2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观察蒺藜皂苷对缺氧心肌细胞内ERK1/2核转位的情况;RT-PCR方法检测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蒺藜皂苷可提高受损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细胞内钙超载,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磷酸化PKCε、ERK1/2的表达,促进ERK1/2由细胞浆转位至细胞核内参与核内蛋白调节等。应用PKCε抑制剂Chelerythrine预处理后,蒺藜皂苷上述保护作用被部分阻断,并且Chelerythrine可抑制ERK1/2的表达,说明蒺藜皂苷可能通过激活PKCε-ERK1/2信号传导通路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
|
|
|
1 |
谢莉莎;杨继红;郭政;;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应激反应对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J];眼科研究;2009年02期 |
2 |
姜恩平;李红;纪影实;杨世杰;;蒺藜皂苷对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10期 |
3 |
胡章乐;马礼坤;;Caspase-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
4 |
陈建国,徐小虎;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在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
5 |
刘旭;徐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6年10期 |
6 |
周玖瑶;孙毅东;邓素坚;谭永恒;黄桂英;;环维黄杨星D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年04期 |
7 |
罗海潘;官全生;丘睿业;;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18期 |
8 |
董振明;任建军;;异丙酚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半胱天冬酶-12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6年06期 |
9 |
段红,李源,张珊红,龚卫琴,晏培松,马福成,胡沛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J];武警医学;1999年04期 |
10 |
郑勇萍;缺血预处理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年06期 |
11 |
魏征人,李红,杨世杰;蒺藜皂苷对大鼠在体结扎冠脉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
12 |
欧晓敏;肖大伟;黄伟哲;谢泽锋;郑育举;;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5期 |
13 |
任建军;董振明;赵煜毅;;异丙酚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白介素-8和心肌核转录因子-κB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年19期 |
14 |
赵明中,陈运贞,李媛媛,胡大一;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10期 |
15 |
郑勇萍,王焱林,万德宁;缺血预处理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J];医学新知杂志;2000年03期 |
16 |
颜永进;李明春;浦大玲;王志明;张跃明;丁宏胜;刘小峰;顾顺忠;曹斌;;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
17 |
张彦清;刘保江;田首元;;丙泊酚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1期 |
18 |
陈卫东;王翠香;陈敏;陈东育;宋兆峰;;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J];社区医学杂志;2008年21期 |
19 |
孙贻平;;隐匿性心肌缺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年随访期间心肌梗塞和死亡的预报价值[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8年04期 |
20 |
Bashour TT;胡琛;;不稳定型心肌缺血当今概念[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