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摘要】:
论文综合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湖泊学、古气候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矿床学等多学科,首次对我国东北地区东部断陷盆地油页岩的特征及成矿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
首次对我国油页岩开展古气候、古构造、古沉积环境条件综合研究,揭示出气候和构造在油页岩成矿过程中,对其含油率和厚度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得出油页岩主要发育于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并运用古湖泊学的原理和方法,揭示了古湖泊的水质是三个盆地具有不同成矿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提出淡水湖盆油页岩成矿模式、半咸水湖盆油页岩成矿模式和含湖沼湖盆油页岩成矿模式。
|
|
|
|
1 |
刘招君;孟庆涛;柳蓉;胡菲;周人杰;;古湖泊学研究——以桦甸断陷盆地为例[J];沉积学报;2010年05期 |
2 |
金京南;;黑龙江省油页岩成矿特征及成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
3 |
姚淑荣;马立军;阎伟;;黑龙江省柳树河子盆地油页岩资源分布及特征[J];煤炭技术;2010年11期 |
4 |
李殿超;朱建伟;严焕榕;郭敏;郑志文;;广东省茂名盆地油页岩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
5 |
徐顺福;一种值得重视发展利用的能源——油页岩[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年03期 |
6 |
汪盛;;利用射频能试验从地下油页岩中开采石油[J];今日科技;1980年05期 |
7 |
王春江,王有孝,罗斌杰,夏燕青;民和盆地中侏罗统煤-油页岩层系生油特征[J];沉积学报;1997年01期 |
8 |
;我校承担的“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二级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1期 |
9 |
王文颖;苏克;高桂梅;甘树才;刘招君;;吉林省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
10 |
傅家谟,徐芬芳,陈德玉,刘德汉,胡成一,贾蓉芬,徐世平,A.S.Brassell,G.Eglinton;茂名油页岩中生物输入的标志化合物[J];地球化学;1985年02期 |
11 |
张丽芳,刘金坤;天祝炭山岭盆地煤系地层中的生油岩[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12 |
牛继辉;陈殿义;;国外油页岩的地下转化开采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
13 |
严焕榕;朱建伟;李殿超;郭敏;;茂名盆地金塘矿区油页岩特征及形成条件[J];世界地质;2006年04期 |
14 |
鲍希波;温丹;;黑龙江省油页岩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0期 |
15 |
朱文鉴;王镇泉;;油页岩性能检测及其结果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年S1期 |
16 |
孙凯;;桦甸油页岩及其半焦基础特性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7 |
白云来;吴武军;房乃珍;程玉红;马玉虎;冯明;廖建波;李相博;;民和—西宁盆地油页岩资源特征及勘查开发利用条件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5期 |
18 |
郭敏;朱建伟;宫清华;杜江峰;严焕榕;;海南儋州长坡组油页岩矿沉积特征及形成环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
19 |
文凤英;澳大利亚昆士兰Lowmead盆地内油页岩中的有机质[J];海洋地质动态;1995年03期 |
20 |
罗佳强,沈忠民;油页岩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的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