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SAC13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

王富玉  
【摘要】: SAC矿料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不仅能计算粗集料、细集料任意筛孔的通过量,还可以根据不同种类岩石将矿料级配调整到所需结构类型。论文首先从分析影响粗集料VCA的因素出发,提出了判定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的方法,研究了SAC13和目前常用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构成。论文通过SAC13、SAC20和SAC25的级配设计过程详细介绍了SAC矿料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提出了应用VCAAC检验方法的技巧和保证沥青混凝土性能稳定的不同筛孔通过量的误差范围。并通过对比三种组成类型的SAC13沥青混合料和AC13、SMA13、SUP13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证实了SAC矿料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设计的骨架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性能。此外,针对施工单位普遍认为的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合料难于压实的问题,研究了SAC13等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提出了紧密骨架密实结构SAC13同样具有较好的压实性能。 一方面,通过SAC13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证实SAC矿料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简单、灵活,适用性强;在合理的碾压方式下,SAC13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良好。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此外,试验段的跟踪观测数据表明,SAC13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良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小伟;;浅析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J];山西建筑;2011年22期
2 孙忠义;;沥青路面施工中混合料的离析与防止[J];石油沥青;2007年05期
3 常永军;;浅谈如何提高路面沥青摊铺平整度[J];山西建筑;2008年17期
4 张小会;陈海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控制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5期
5 严红;黄杰;;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在凤永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年08期
6 马璆勰;赵吉勇;;如何做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交底[J];科技风;2010年18期
7 崔艺贤;;浅谈对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调整[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8 彭勇;孙立军;石永久;王元清;;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材料力学性能关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白永胜;;GTM法在忻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10 王英孚;;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6期
11 王林山;;GTM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J];交通标准化;2006年11期
12 刘清亮;;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13 丛林;郑晓光;郭忠印;;施工离析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4 陈为成;张玉斌;;SMA沥青混合料在亳阜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6年10期
15 黄亮,王晓毅;改性沥青的应用及施工[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S1期
16 王华川;赵忠义;;SBS沥青混合料的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6期
17 刘洪昌;;简述沥青摊铺机操作与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18 孟宪峰;徐向洋;;浅谈改性沥青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19 贾金龙,张文胜;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山西交通科技;1999年05期
20 荆玉才,张红兵,王彦;浅谈高速公路路面损害的影响因素[J];石油沥青;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晓光;王龙;;沥青混合料压实工艺与被压材料相互影响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陈春;许志鸿;黄文;;集料、级配类型对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3 张起森;冯俊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顾卫兵;刘斌;;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志勇;李自光;;沥青混合料再拌运输车试验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倪富健;;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合料应力疲劳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朝晖;黄云涌;李宇峙;;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燕娜;陈传尧;;沥青路面的车辙损伤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10 钟超敏;;城市桥梁面层沥青混合料特点及其技术对策初探[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富玉;SAC13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D];吉林大学;2007年
2 叶永;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刘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宏富;基于强度与刚度衰变的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谭发茂;沥青混合料离析及其对路面结构均匀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马莉骍;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过程中的粘弹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红红;基于层位功能考虑的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3 孙杰;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至飞;温拌助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君;活性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建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张慧鲜;基于抗剪强度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尚晋;不同温度和轮载下沥青混合料车辙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田世亮;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温拌效果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2 葛玲玲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3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4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记者袁岚 通讯员张东平;京西铺设北京首条低碳示范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彭丽;长安街大修彰显绿色科技理念[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宫玉斐;废钢渣旧轮胎成辅料[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郑宗杰 孟庆丰;温度一降 污染骤减[N];中国交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