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联苯基团酚氧树脂及其共混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以提高酚氧树脂热性能为目的,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氧化-偶联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含有联苯基团的双酚单体。利用此双酚单体与环氧氯丙烷在催化剂、分散剂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溶液缩聚法成功地合成了含联苯基团的酚氧树脂。通过FTIR、1H-NMR和GPC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含联苯基团酚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所得的聚合物与预先设计的分子结构相符。通过DSC,TGA,SEM和万能拉力机对它的热行为,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
为了更好的掌握结构对酚氧树脂性能的影响,我们又合成了一系列结构不同的酚氧树脂与之比较。研究表明,联苯基团的存在提高了酚氧树脂的软化点,分子链中的刚性结构和侧基对酚氧树脂性能有显著影响,从而建立了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通过DSC、DMA、FTIR、SEM以及万能拉伸机等测试,证实了含联苯基团酚氧树脂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环氧体系的脆性。不同结构的酚氧树脂对这一热固/热塑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很大影响,对环氧树脂的的增韧遵循不同的机理。
我们通过共溶剂共混法制备了磺化聚醚醚酮/酚氧树脂复合质子交换膜,利用FTIR,UV-Vis,AFM,SAXS,TGA,万能拉力机和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磺化聚醚醚酮/含联苯基团酚氧树脂共混复合膜在燃料电池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聂景辉,戚嵘嵘,高培冬,周持兴,茅大联,张边;PBT和PA6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形态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
2 |
梁基照;刘冠生;;PPS/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6年03期 |
3 |
江耀贵;杨其;黄亚江;孙静;程小莲;;环氧树脂对PA6/EPDM-g-MAH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0年02期 |
4 |
江耀贵;杨其;程小莲;陈健;蔡盛梅;张叶琴;肖淼;;环氧树脂在热塑性树脂改性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12期 |
5 |
陈兴江;罗筑;刘一春;墓雪鹏;吴建军;秦舒浩;;PA6/PBT共混物的增容改性研究[J];塑料科技;2010年07期 |
6 |
武荣瑞;;聚酯类聚合物的共混及复合研究(续一)[J];聚酯工业;2011年03期 |
7 |
王秀芳;;PPE/EP共混物的动力学研究[J];塑料科技;2008年07期 |
8 |
王海兴;王良才;;抗静电玻璃钢测试方法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
9 |
刘琳;戴光宇;李文峰;;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共混物的热性能与吸湿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1期 |
10 |
陈传福;汪月定;刘凡;;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同环氧树脂共混改性的研究[J];应用化学;1988年03期 |
11 |
刘佑习,黄政道,张有勇,杨智伟;LDPE对PBT/P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1期 |
12 |
许祖惠,许晓秋,顾妍,张可文,蔡宝连;聚丙烯共混体系流变-形态-性能的初步研究(Ⅰ)[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86年04期 |
13 |
吴靖;李克斌;李世瑨;;偶联剂对PVC/EPDM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及机理的影响[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0年03期 |
14 |
吴洋;罗炎;韩静;;MeTHPA/THPA用量比对环氧树脂微球制备的影响[J];中国塑料;2008年05期 |
15 |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李长元;;粘度调节剂对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1期 |
16 |
殷敬华,阎春珍,张宏放;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J];高分子学报;1992年02期 |
17 |
任秀艳;;PTT/PBT共混体系相容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8 |
宣兆龙;易建政;;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8期 |
19 |
吴洋;罗炎;韩静;;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20 |
赵永仙;王吉辉;杜爱华;黄佃平;姚薇;黄宝琛;;PP/iPB共混物的性能[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