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自然水体多种固相介质及其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镉和铜的吸附特征研究

刘亮  
【摘要】: 进入水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与不同固相介质(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等)中主要化学组分相结合,因而具有不同的迁移转化能力、生物可利用性等特征。本研究综合考虑自然水环境中对重金属有重要影响的多种固相介质,对其主要化学组分—铁氧化物、锰氧化物和有机质的吸附特征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获得不同固相介质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重金属吸附的贡献以及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对比同种固相介质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特征与实验室内模拟吸附特征的差异,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天然水环境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本论文还开展了自然水体不同固相介质上微生物种群特征的研究,了解不同固相介质微生物构成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为深入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此外本论文研究了pH值和有机氯类农药对自然水体固相介质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就重金属—有机氯类农药的复合污染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亮;董德明;路永正;花修艺;高秋菊;;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作用——实验室模拟吸附特征与水环境中富集特征的比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2 花修艺,董德明,费珊珊,郑娜,李鱼;自然水体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和镉时共存铅、镉的相互影响[J];环境化学;2005年06期
3 董德明,李鱼,杨帆,花修艺,张菁菁,纪亮;采集的生物膜对铅、镉吸附过程中的相互干扰[J];环境科学动态;2003年03期
4 路永正;董德明;沈秀娥;刘亮;吕丽莎;;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与生物膜中各组分萃取分离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郭志勇;花修艺;梁大鹏;董德明;李明;李雅婷;宋兴;林桦一;;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的轻、重组分对有机氯农药的吸附特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张波涛,董德明,杨帆,张薇,花修艺;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吸附铅和镉的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7 董德明,杨帆,李鱼,刘亮,郑娜,梁楠;湖水中的颗粒物对水体生物膜吸附铅、镉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7期
8 吴伟文;;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西丽水库支流中的痕量铜、铅、镉[J];环境;2009年S1期
9 霍莉;胡武铭;韦艳;;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饮用水中铅、铜和镉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年16期
10 曾艳霞;马卫兴;沙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木耳中3种重金属[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7期
11 曾懋华,奚长生;从冶锌工业废渣中提取铅、锌、铜、镉[J];广州化工;2002年04期
12 陈光荣;许国贤;李俊;;电位溶出法测定钢铁中微量镉、铅、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13 宋大欢;金建椿;黄赛琴;陈瑞怡;吴仲可;;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出口饮料中微量铅、铜、镉[J];光谱仪器与分析;2003年02期
14 蔡继红,周卫华,陆梅;快速测定饮用水中痕量铜、铅、镉[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0年01期
15 王晓;FAAS法连续测定锌精矿中铜、铅、镉[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5期
16 袁道强;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奶粉中的镉、铅和铜[J];食品科学;2002年01期
17 赵立魁;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奶粉中的镉、铅和铜[J];食品科技;2002年02期
18 王增焕,林钦,李纯厚,黄洪辉,杨美兰,甘居利,蔡文贵;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铜铅锌镉的分布与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19 任宏波,刘昌岭,夏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气降水中的铜、铅和镉[J];光谱实验室;2003年04期
20 方奕文,许少玲,贾丽,余林;ICP-AES法直接测定中成药中的铅、镉、铜[J];光谱实验室;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德明;花修艺;郑娜;费姗姗;李鱼;;自然水体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镉时共存铅镉间影响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瑜;花修艺;董德明;周进亭;兰莹;梁大鹏;;铅和隔在水生微宇宙中的分布特征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路浩;张浩;赵宝玉;韦冬梅;;铅镉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敏;杨杏芬;魏青;卢次勇;;镉、铅诱发肾上腺皮质细胞凋亡及与c-Akt/PKB相关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湛方栋;何永美;李元;祖艳群;李洁;;不同培养基分离的铅锌矿区圆叶无心菜根际细菌镉铅耐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维;陈浩;刘汉兰;李胜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中镉和铅的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许贺;柳建设;金利通;;Nafion修饰锑膜电极测定蔬菜中痕量重金属的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于丰军;李康;李二超;陈立侨;郭慧;;铅和镉对中华绒螯蟹的急性毒性实验[A];2005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林;梁学峰;徐应明;;新型杂化材料钝化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魏雪涛;黄超峰;乔杨铮;蒋建军;尚兰琴;郝卫东;;重金属镉和铅对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Hormesis效应[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亮;自然水体多种固相介质及其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镉和铜的吸附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帆;自然水体生物膜上主要组分生长规律及吸附特性[D];吉林大学;2005年
3 黎娜;双酚A在表层沉积物主要组分上的吸附及其生物降解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岙;共存污染物对沉积物及其主要组分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欣;电动修复技术机理及去除污泥和尾砂中重金属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刘光辉;纳米金属铝粉水解法制备净水材料及其在微污染废水治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7 郭志勇;自然水体中多种固相物质对有机氯农药的吸附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晓丽;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与稳定固定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路永正;自然水体多相介质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迁移转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承帅;铁锰氧化物/水界面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蕴珠;水环境多种固相物质共存时其主要化学组分吸附镉的热力学特征[D];吉林大学;2009年
2 赵宇侠;自然水体生物膜有机组分对铅、镉吸附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贺丽;自然水体多种固相物质共存体系中铅、镉和铜竞争吸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关久念;松花江水体中多种固相介质对HCH和DDT的吸附特征[D];吉林大学;2008年
5 孙亚红;向海湿地土壤草根层吸附铅、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张波涛;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对铅、镉的吸附特性及与生物膜成分比较[D];吉林大学;2005年
7 慈恩;不同环境因子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郭健;镉、铅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DNA损伤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5年
9 涂常青;土壤中重金属Pb、Cd、Hg的浮选分离测定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10 郑超;铝、铅、镉在燕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富集[D];扬州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 朴香淑博士;饲料中高铜的危害及其对策[N];中国畜牧报;2004年
2 大通期货 文;期铜 强势震荡将继续[N];证券日报;2005年
3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陈克新;供需双双回落市场渐显疲态[N];国际商报;2005年
4 ;铜企业如何在“三废”中抓金捞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5 丁威;铜 跌势中有反弹[N];期货日报;2004年
6 刘慧源;期铜 有望深幅回调[N];期货日报;2005年
7 周末;期铜 多头最后的盛宴[N];期货日报;2005年
8 王凯;从基金持仓看期铜后市[N];期货日报;2005年
9 钟锐;金属矿产短缺也应引起高度重视[N];中国矿业报;2005年
10 侯赟;牛虎铜案之“虎”非虎[N];云南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