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信息社会学研究内容、理论范式与学科体系研究

吴正荆  
【摘要】: 本文以信息社会学现有理论为研究起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概要总结信息社会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梳理信息社会学的代表著作和代表人物,提出并系统研究了信息社会学三大基本理论。从信息社会学研究内容出发,对社会信息活动、信息文化、国家与公民的信息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了科技领域、公共领域和企业的信息活动,构建了信息市场结构变化模型和信息产业空间分布模型、介绍了国际上信息社会建设活动。划分了信息文化的类型,提出了信息文化的表征要素,对信息素养文化和信息伦理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关系,构建了政府在信息社会的多角色模型。在研究国内外现有信息社会学代表性著作范式基础上,提出信息社会学理论范式。通过对现有信息社会学研究论著体系的比较分析,构建起信息社会学学科体系框架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出版[J];教育评论;2002年02期
2 李新伟;《区域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评介[J];东北亚论坛;2004年04期
3 刘君;;社会学分析框架下的图书馆学学科属性与学科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04期
4 谢一帆;张梅;段小虎;;图书馆组织团结的社会学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5 严国栋;刘拥军;;“微内容”传播的社会学分析[J];东南传播;2010年05期
6 孙聪;沈强;;网络暴政的社会学分析[J];学理论;2011年04期
7 章宏;;国家是分析全球化语境下媒介与传播学的唯一起点吗?[J];当代传播;2011年04期
8 郁静,李协荣;中国足球改革的社会学分析[J];科学中国人;2000年10期
9 黎明洁;记者角色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传播;2004年02期
10 唐鸣;从泥土中长出的学术精品——简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对农民流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江汉论坛;2004年07期
11 刘芳;准公共物品与国家行为——对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市场的一项社会学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02期
12 方月婵;冯上斌;;高校学报发展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年16期
13 ;论点摘编[J];上海档案;1991年01期
14 程秀海,胡海可;“也谈黑客”──网络黑客的社会学分析[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5 苏柯;;当前企业报内容特征的传播社会学分析[J];新闻三昧;2007年Z1期
16 吴茜;;《网上大讲堂》的传播社会学分析[J];青年记者;2008年29期
17 周仁成;;艺术与技术之最初社会关联——以柏拉图文本分析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0年02期
18 戴建生;技术成果评价的社会学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1年01期
19 萧莎;像学者那样理解消费[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11期
20 徐锋;;时评“复兴”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记者;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进;;校园亚文化群体—学生社团的社会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特殊儿童村社区生境的社会学分析[A];全国首届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郓;刘玉林;;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内外环境的社会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宋宝安;王岩;;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田庆华;张林;;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高薪现象的社会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戴国斌;;武术比试的社会学分析[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邹师;;辽宁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环境的社会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赵树苑;;教与学的社会学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郑杭生;;社会三大部门协调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10 王雪峰;肖锋;;意识与行为的差距——知识分子体育意识与行为“不和谐”的社会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祥发;建国以来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演变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王彦斌;权力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姚伟;关系网络、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林军;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5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宗明;秩序重构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上海大学;2005年
7 郭俊立;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转向的认识论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8 唐礼勇;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9 唐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陈秋玲;区域社会资本: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依赖[D];上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对时尚体育运动的社会学解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张霞;少数民族地区家长陪读现象的社会学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建艳;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6年
5 林晶;转型时期城市家庭暴力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郭红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社会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王艳;乌鲁木齐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环境的社会学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芳;内蒙古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丽莉;网络隐私权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田丰;农民工婚姻选择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光 陈云松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牛津大学社会学系;分析社会学开辟了学科新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道德问题的社会学分析[N];北京日报;2001年
3 杨克瑞;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学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潘晟;景区门票价格的社会学分析[N];中国旅游报;2004年
5 孙立平;什么制约了国内需求增长[N];经济参考报;2001年
6 郑传贵;构建身份同一的新市民制度[N];农民日报;2004年
7 向春玲;社会学观察社会的三个视角[N];学习时报;2008年
8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杨团;关于中山慈善万人行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学分析[N];中山日报;2007年
9 郑杭生 奂平清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10年社会学发展回顾与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田永峰;企业治理与信用环境[N];中国信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