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子波估计、面波消减新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对合成单道地震记录、合成单炮地震记录和野外单炮地震记录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消减地震记录中的面波和随机噪声,提取有效波同相轴,估计地震子波。
把地震子波看成是MA模型参数,假设第一个参数值不为1,改进了四阶累积量的矩阵方程,使其适用于处理地震记录。针对双谱相位重构BMU算法初值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初值选取方法,使地震子波估计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为了能够从对称分布信号中估计子波,提出了三谱幅值和相位重构的最小二乘法和离散傅里叶变换方法。
对于合成和野外单炮地震记录,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消减面波,用小波变换和小数据体SVD方法抑制随机噪声,从地震记录中提取出有效波同相轴后,用高阶谱重构地震记录的功率谱,用高阶谱的幅值和相位重构方法估计地震子波。提出了用SVD第一奇异值的极大值,或者第一和第二奇异值差值的极大值,或者第一和第二奇异值之和与第三奇异值差值的极大值所对应的斜率作为面波同相轴的最佳斜率。根据最佳斜率,把面波同相轴旋转为水平后,用SVD第一奇异值或前两个奇异值重构提取出来。
|
|
|
|
1 |
刘刚;小张角环加载波纹喇叭中表面波的传播及辐射特性[J];通信学报;1994年06期 |
2 |
奚定平;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间的表示[J];大学物理;1997年01期 |
3 |
詹毅,周熙襄;小波包分析与奇异值分解(SVD)叠前去噪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4期 |
4 |
晏凤桐;地球自由振荡和面波频散的理论计算[J];地震研究;1982年01期 |
5 |
冯锐,周海南,姚政生,孙克忠;面波的频散、反演和层析成象[J];中国地震;1987年01期 |
6 |
欧阳联华,王家林,吴健生;利用面波频散反演场地参数的Occam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3年01期 |
7 |
瞿辰,朱介寿,蔡学林;青藏地区面波高分辨率层析成像[J];物探与化探;2003年01期 |
8 |
喻明,兰从庆;利用地震面波进行浅层地下介质三维层析成像[J];物探与化探;1994年06期 |
9 |
于国友,丁红岩;横跨层状场地中沟槽管线在表面波作用下的响应[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5期 |
10 |
陈虹,黄忠贤;利用时频偏振分析技术研究面波传播的复杂性[J];地震学报;1998年02期 |
11 |
王艳花,李平,刘树田;四波干涉形成光学涡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
12 |
彭小华;;面波勘探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01期 |
13 |
李炜,王晋军;表面波的陷井现象和不变牲现象之推论[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3期 |
14 |
王奇,王又发,鲍家善;反铁磁晶体中的非线性TE表面波[J];物理学报;1997年01期 |
15 |
徐果明,李光品,周虎顺,王善恩,陈虹;用瑞利面波资料反演中国大陆东部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的三维构造[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
16 |
凡友华,肖柏勋,刘家琦;计算层状介质中轴对称柱面瑞利面波频散函数的δ矩阵法[J];物探与化探;2001年02期 |
17 |
陈化然,冯德益;地震体波面波和地震活动性的某些谱分析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初步应用[J];东北地震研究;1997年01期 |
18 |
卓乐芳;固体—液体层分界面处的P、SV型面波[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9 |
林万顺;多道瞬态面波技术在水利及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0年04期 |
20 |
陈生昌,曹景忠,马在田;平面波偏移[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