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应用模型测量及PAR指数测量研究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后咬合关系

张达  
【摘要】: 目的: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及PAR指数测量分析研究安氏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后的咬合关系 材料和方法:选择治疗结束的153例安氏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PAR指数评分将患者分为咬合理想与咬合不理想两组,分别测量每一副模型Bolton全牙比值,根据其正常值得出两组样本牙量不调的比率并作统计学分析。选择7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拔除双侧上5下4患者的模型及34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除上4下5且PAR覆牙合评分在2分以上的患者模型,利用PAR指数评分将患者分为咬合理想与咬合不理想两组进行模型分析,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每一副模型的牙弓长度、宽度、牙合曲线、腭盖高度。 结果:治疗后咬合理想组Bolton全牙比值不调的占47.27%,而治疗后咬合不理想组Bolton全牙比值不调的占71.43%;治疗后咬合不理想组模型分类研究结果显示:牙量不调比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安氏Ⅱ2类安氏Ⅲ类安氏Ⅱ1类,分别为85%、68.8%、66.7%,。咬合不理想组全牙牙量不调明显高于咬合理想组,P=0.003,安氏Ⅱ2类全牙量不调发生率最高。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后咬合关系正常组上颌牙弓长度前段、后段增加,下颌前段减小明显P0.05,咬合关系异常组变化不明显P0.05。下颌宽度后牙段咬合关系异常组增加明显P0.05,其余各项及牙合曲线、腭盖高度变化两组间无差异。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牙弓长度前段下颌咬合关系正常组减小不明显,异常组减小明显P0.05;牙弓长度中段正常组上、下颌减小明显P0.05,异常组上颌、下颌减小均不明显;牙弓长度后段正常组上颌、下颌均有增加P0.05,异常组上颌增加P0.05、下颌增加不明显。牙弓宽度前段正常组上颌增加明显P0.05,异常组增加不明显,下颌两组增加均不明显;牙弓宽度中段正常组上下颌增加显著,P0.05,异常组上颌增加P0.05,下颌增加不明显。牙合曲线正常组治疗后减小极为显著P=0.000,异常组减小不明显。腭盖高度治疗后两组均有减小,但不显著。 结论:上下牙量比例直接影响治疗后尖牙、双尖牙及磨牙的咬合关系的调整。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时促进上颌发育,抑制下颌生长是矫治成功的关键,对于错过生长发育期的患者,上下牙一定的代偿移动是必要的,上前牙唇侧开展、下前牙内收幅度及避免下颌磨牙颊侧移位是治疗后咬合关系理想的关键。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后咬合关系不理想除与牙量比例不调关系密切以外还与下颌前牙内收过多、下颌中段和后段牙弓宽度增加不足、牙合曲线整平不彻底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旭;王锐;张栋梁;;应用PAR指数评价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与直接粘接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05期
2 石恺;梁军;李芸;张端强;;应用咀嚼效能结和PAR指数综和评价正畸治疗术后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1期
3 曹宇皎;邵玶;安晶涛;牟明奎;闫伟军;张敏;;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矫治后牙关系的PAR指数评价[J];口腔医学;2007年06期
4 李思熳;高振华;余果宇;;PAR家族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年02期
5 王蓉;;PAR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钒[J];内江科技;2010年10期
6 陈丽芳;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病理学和治疗学系列研究[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7 范瑞溪;赵康;夏小良;;铟—PAR络合吸附波的极谱行为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3年01期
8 阎大任;张静安;;PAR存在下用四-(4-三甲铵基苯)卟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8年06期
9 于帆;董敏;;小波变换与PAR方法在负荷短期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02期
10 屈文建;薛锦云;;PAR方法和循环不变式的范畴语义[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08期
11 杨乐;薛锦云;万韵;;面向PAR平台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33期
12 张运林,秦伯强;太湖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及其气候学计算[J];太阳能学报;2002年01期
13 牟明奎;陆晓丽;展望;曹宇皎;;PAR指数评价安氏Ⅲ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的矫治效果[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4 黄楚宁;周少云;邵群乐;;PAR指数及头影测量评价上颌侧切牙缺失或拔除的矫治效果[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15 陆克盛;杨丽娜;李熙春;;有关PAR在数学算法之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3年14期
16 石海鹤;薛锦云;;基于PAR的排序算法自动生成研究[J];软件学报;2012年09期
17 童应祥;王东;田红;王佳;朱学才;;淮河流域农田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23期
18 张广奇;朱教君;李荣平;李秀芬;;基于日照时数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时数估算方法[J];生态学杂志;2015年12期
19 张曼,屠梅曾,王为人;PaR——大型项目风险管理新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0 朱苏兴,冉小晓;运用PAR方法进行算法程序设计[J];福建电脑;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斐;郭宏铭;;应用PAR指数评估正畸研究生临床教学效果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邓必阳;方曦;;PAR分光光度法测定汽油中的痕量铅[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3 曾翎;杨瑞芹;姜华昌;;印染废水中PAR的光催化降解[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4 张宗芬;贾金波;袁润英;;PAR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IL-4、IFN-γ、SIgE的动态观察[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王治科;傅政;叶存玲;;聚丙烯酰胺-丙酮体系分离富集PAR光度法测定痕量铅[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管丽敏;;PAR指数评价蛙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牙合效果[A];第十三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胡英英;杨芳;哈珊珊;汪昌宁;;PARγ对炎症状态下人牙周膜细胞的调控作用[A];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8 谢亨博;蒋益明;郭峰;万星拱;李劲;;制备工艺对PAR电双稳薄膜电特性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9 马利;;地塞米松对腭胚突上皮细胞PAR复合体和细胞极性的影响[A];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10 曾翎;张立庆;姜华昌;牛俊峰;陈文建;;SCFD法制备纳米TiO_2-ZnO及其PAR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阳;玉米/大豆条带间作群体PAR和水分的传输与利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游珍;建模语言Orc在PAR平台中的实现及相关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达;应用模型测量及PAR指数测量研究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后咬合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2 谢艳飞;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增生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吴刚;PAR平台在软件服务外包中的应用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黄海飞;PAR方法在构建高可靠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森;基于PAR方法开发算法程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磊;应用MODIS数据估算晴空陆地光合有效辐射(PAR)[D];吉林大学;2005年
7 孙凌宇;PAR方法在组合数学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丹霞;水果主题PAR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9 李艳荣;PAR指数对成人与青少年正畸疗效的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Dauhoo Mohammad Aadil;拔除双颌第一前磨牙在治疗严重双颌前突的有效性以及通过PAR指数评价治疗的效果[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安兰;牙齿不齐与咀嚼用力[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李启顺;谈谈错牙合畸形的矫治[N];家庭医生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