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治疗湿热内蕴型肝癌的机制研究
【摘要】: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简称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预后较差,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认为其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等有关。临床治疗上有手术切除及非手术切除的介入、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及研究中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基因治疗等等。本病属中医“积聚”、“伏梁”、“黄疸”、“臌胀”、“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受湿热邪毒或长期饮食不节,嗜酒过度,以及七情内伤等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有关。正气虚损,以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疗多从健脾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养血柔肝等方面着手。半枝莲其味辛苦,性寒,归肝、胆、肾、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清利湿热的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癌组方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消化、妇科肿瘤等。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族锌离子依赖性内源性的蛋白水解酶家族,以水解细胞外基质(ECM)为主要功能。它不仅参与胚胎发生、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理过程,还在溃疡形成与组织修复、炎症反应、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病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MPs与原发性肝癌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目前已发现多种MMPs在肝癌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过表达,因此抑制MMPs的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应用MMPs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途径。
由于半枝莲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湿热内蕴型肝癌的有效药物,而MMPs在肝癌的发病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试图探讨半枝莲是否通过抑制MMPs对肝癌起到治疗作用,为半枝莲对本病的治疗找到分子机制。
实验目的:半枝莲对MMPs的抑制效果。
方法:不同浓度的半枝莲水提取液与MMP-16及缓冲液组成反应系统,设立空白对照组,与荧光底物DQ-gelatin组成终体积为100μg的反应体系,应用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从而获得MMP-16的活性,得出抑制效果。
结果:不同浓度的半枝莲水煎液均使荧光底物降解减慢,且浓度的增大,底物降解速率减慢。
结论:半枝莲水提取液对MMP-16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浓度之间存在量效关系。半枝莲对肝癌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其对MMPs的抑制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