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杨倩倩  
【摘要】: 本文选择2003年1月-2008年3月期间于我院确诊的114例初治APL患者,应用ATRA±ATO做为诱导缓解方案,随后应用化疗、ATO及ATRA间隔巩固维持治疗。根据患者一般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以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缓解情况,以及长期随访观察复发及死亡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各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得出如下结论:1.年龄是预后因素之一,儿童预后较好,而老年预后差大多与化疗耐受性差、并发症多有关。2.性别:不是预后因素。3.初诊时细胞计数:初诊时白细胞10×10~9/L、初诊时血小板40×10~9/L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之一。NCCN分层高危因素(初诊时白细胞10×10~9/L且血小板40×10~9/L)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4.形态学分型:细颗粒型在病程上比较凶险,但给予恰当处置,早期可获得与粗颗粒型相当的疗效。但在长期生存上,因细颗粒与高白细胞有关,与融合基因S型有关,故细颗粒型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5.分子生物学分型在达CR时间、CR率上均有显著差异性,融合基因S型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6.染色体类型:典型15,17号染色体易位和正常核型与附加易位和复杂染色体异常对达CR时间和CR率上均无明显差异。因本研究样本少,无法判定附加易位和复杂染色体异常对复发、长期生存是否有不良影响。7.诱导缓解期应用ATRA±ATO,血液学缓解率、复发率与ATO联合化疗相当,诱导治疗后分子生物学缓解率较维甲酸联合化疗低,但规律巩固治疗后,长期生存率不低于联合化疗。需要进一步多中心研究评价ATRA±ATO与ATRA联合化疗的优劣。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光富;;粗颗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09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