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自身抗体在子痫前期和子痫期母血中的变化
【摘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自从1999年Wallukat等[3]发现在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自身抗体(angiotensinⅡtypeⅠreceptor autoantibodies,以下简称AT1R-AA)以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为了系统研究AT1R-A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而进行此项研究。1、目的:(1)探讨正常非孕育龄妇女、正常孕妇各孕期(早、中、晚期)AT1R-AA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起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和正常孕妇各孕期(早、中、晚)AT1R-AA正常值范围;(2)研究各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AT1R-AA的变化规律,从而探讨AT1R-A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3)检测各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前后AT1R-AA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AT1R-A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2、研究方法:采用多肽自动合成仪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AT1R多肽,合成具有抗原决定族的AT1R细胞外第二环多肽片段。多肽片段序列参见文献[4][8],实验中AT1R 165-191位氨基酸残基序列为I-H-R-N-V-F-F-I-E-N-T-N-I-T-V-C-A-F-H-Y-E-S-Q-N-S-T-L。合成后,用质谱仪分析合成物的组成,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检测其纯度,其纯度为95%。用同位素125I标记制作成放射受体抗体检测试剂,用γ计数器检测血样AT1R-AA量。3、结论:(1)正常非孕育龄妇女AT1R-AA平均值很低,为1.81nmol/mg,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2)正常孕妇妊娠早、中、晚各期AT1R-AA平均值随着孕月增加而逐渐升高,各期相互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各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AT1R-AA量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各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正常妊娠比较及各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互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4)各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前后AT1R自身抗体变化规律为分娩后下降。经统计学处理,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期患者分娩前后AT1R-AA平均值变化十分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说明分娩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AT1R-AA平均值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