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戊戌前后梁启超的“文学革命”

马莉亚  
【摘要】: 本文以梁启超的“文学革命”思想和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时间断限为戊戌维新运动前后(约1894年-1902年)。主要分析梁启超是如何以一位政治活动家和启蒙宣传家的社会角色来倡导这次“文学革命”,探讨他这一思想所产生的源流背景,并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三个方面来分析梁启超关于“文学革命”思想的发展演进过程、个人实践特点成果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最后,系统分析梁启超所倡导的“文学革命”在那一历史时期所立下的功绩以及由于特殊的社会角色和时代的局限,它在思想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过失。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奔星;;《尝试集》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3期
2 汤志钧;;戊戌变法始末[J];文史知识;1998年06期
3 王卫平;;从谭嗣同狱中题壁诗看戊戌变法的失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11期
4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J];中国市场;2010年48期
5 邓见宽;来函摘登[J];贵州文史丛刊;1982年03期
6 宋德华;戊戌变法与民族资产阶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7 赵立人;“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学术研讨会综述[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8 李孝银;李荣坤;;浅析奕訢之死对戊戌变法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李帆;王晓静;;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影视剧中的晚清历史——以历史影视剧中的戊戌变法为例[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臧丕文;;论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1 罗福惠;何卓恩;;戊戌变法新论[J];探索与争鸣;2008年06期
12 顾罡;;百年戊戌话改革[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3 唐槿瀚;魏容;邓果;雷振东;;浅议慈禧在戊戌变法中态度的转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14 焦霞;;晚清“托古改制”略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5 冯帆;;从改革主体看中日改革的差距——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缘由新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6 安宝;胡莹莹;;戊戌变法中新旧两派是泾渭分明吗?[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01期
17 刘军龙;;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成败比较[J];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11期
18 张志诚;;光绪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19 汤志钧;;戊戌变法与改良主义[J];学术月刊;1982年01期
20 郑春奎;徐致靖略述[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先治;李双璧;;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与戊戌变法[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谢本书;;改革贵先行——谈戊戌变法与西南[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3 张旗;;试论《新政真诠》的政治改革思想——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王勺;;贵州人与戊戌变法[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7 林建曾;;从戊戌变法看晚清贵州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8 黄振宙;;试论文学的现状与出路[A];中共紫阳县委党校毕业生优秀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9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陆克寒;;瞿秋白“文化革命”论的意识渊源与思想内涵[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秀玉;近代东亚中朝日三国的社会变革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2 张立群;中国新诗与政治文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庆林;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邵志择;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起源与转折[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元鹏;晚清督抚与社会变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景彦;19世纪中日知识分子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8 林红;近代的道家观[D];山东大学;2007年
9 刘琴;言文互动: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马兆杰;中国文学研究问题争鸣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莉亚;论戊戌前后梁启超的“文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8年
2 缪宜龙;高中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专题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泉林;陈独秀“文学革命”时期的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腊丽;胡适与中国的“文学革命”(1915-1935)—胡适“文学革命”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7 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牛娜;《新青年》中的“科学”与文学革命之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晓云;彊村词浅议[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敖登高娃;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变革[D];内蒙古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昊;委员建议筹建戊戌变法纪念馆[N];北京日报;2011年
2 小湖;手机平台大闹文学革命[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魏丽敏 浙江桐乡文人贸易有限公司;网络上的“文学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吕莎;网络写作:意义超越任何一次文学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东北之窗》杂志社 余音;说“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不妥[N];北京日报;2009年
6 曲振明;吴调卿与戊戌变法[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程巍;文学革命发端史的几个版本[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孙明;戊戌变法的一部真历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杨天石;戊戌变法: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N];北京日报;2009年
10 李沙;戊戌变法百年 “康梁”书法走俏[N];美术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