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北部区油页岩资源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论文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等规范,参照煤炭资源评价标准和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油页岩资源勘查开发现状,首次建立了油页岩资源评价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评价参数及其选取原则、评价术语定义、资源/储量类型划分、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技术可采系数研究、勘查开发目标优选方法制定等。
论文研究确定影响油页岩开采的主要因素为开采方式、厚度、倾角和地质类型,首次建立了不同条件(开采方式、厚度、倾角和地质类型)、不同资源类型的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的取值标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分别确定在42.5%~95.0%和22.5%~75.0%之间。
首次按统一的评价方法体系对东北北部区松辽、桦甸等8个盆地中的16个油页岩含矿区进行了油页岩资源评价,获得油页岩资源为3335亿t,页岩油资源为161亿t、可回收页岩油资源为40亿t。
首次将研究区油页岩资源按不同评价内容进行了分类评价,按地质可靠程度分类,以预测的资源为主,3046亿t;按经济意义分类,以内蕴经济资源量为主,3324亿;按层系分类,主要赋存在中生界,3309亿t;按含油率分类,主要在3.5%<ω≤5%之间,3136亿t;按埋深划分,主要介于0~500m,1838亿t;按地理环境分类,主要分布在平原,3247亿t。
首次对东北北部区16个油页岩含矿区进行了勘查、开发综合评价,优选出农安、登娄库和长岭含矿区为首选勘查目标,松南和松北油页岩含矿区为有利勘查目标;优选出桦甸和罗子沟油页岩含矿区为近期开发目标,奈曼旗油页岩含矿区为后备开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