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冻区草炭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变形沉降研究
【摘要】:
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季冻区沼泽草炭土特性的时间效应研究”、“季冻区软土路基沉降研究”等四个课题,在季冻区草炭土成因、分布及其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草炭土的物质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特征、强度特征和压缩特征,对长白山地广泛分布的草炭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季冻区草炭土地区公路路基建设提供扎实、可靠的指标及参数依据。季冻区冬季冻结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通过资料分析和定期观测地温,查明该地区路基冻结的时间特征和冻深。基于路基冻结特征,从地层结构、排水路径等方面研究不同季节草炭土路基的渗透固结模式。在沉降计算过程中,改进太沙基固结公式中固结度计算中荷载一次瞬时施加的假设,采用分级加荷固结度理论,并配合随加载逐级改变的固结参数,同时考虑不同季节的渗透固结模式,对季冻区草炭土路基典型地层结构不同地基处理措施的路基沉降进行计算。通过现场监测分析,研究季冻区路基沉降规律,并将计算沉降曲线与实际观测沉降曲线进行比较,从而检验计算方法是否合理。根据采用不同处治措施的鹤大公路八个试验路段和采用井字沟特殊路基处理方法的吉林至延吉高速公路路基监测评价结果,综合分析施工条件、经济、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提出季冻区沼泽草炭土地区地基处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