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沉积物原位声学特性分析及浅表低速层研究
【摘要】:
原位声学测试技术是当前国际海底沉积物声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国内研究相对较少。论文依托国家“863”计划“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对多频原位声学探测,数据处理,原位声学正、反演,浅表低速层形成因素及其声学特性,杭州湾中尺度地声模型及原位声学特性与沉积物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
建立了互相关双向极值速度提取方法并将小波变换首次应用到了原位声学测量数据处理中。通过杭州湾原位声学测量理论模型反演分析,探讨了各种海底沉积物模型的适用性,并对声波波场进行了正演。介绍了BICSQS模型,并将该模型首次应用到杭州湾原位声学测量反演中。首次从理论模型上对近岸浅表低速层的形成因素及声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区域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前人研究结果的中尺度地声模型,并详细研究了杭州湾原位声学特性与沉积物土工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对海底声学基础理论、海洋近岸工程、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军事都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R·L托马斯;安大略湖沉积中汞的分布[J];地质地球化学;1973年01期 |
2 |
埃尔·萨兹里;马永焕;;埃及西部沙漠区渐新世卡特拉尼沉积物中铀的来源[J];世界核地质科学;1976年03期 |
3 |
;沉积物自动粒径分析设备的研制[J];海洋科学;1979年S1期 |
4 |
戈洛文;杨蔚华;;论两类外生作用和两类铀矿床[J];铀矿地质译丛;1965年03期 |
5 |
埃尔·萨兹里;马永焕;;埃及西部沙漠区渐新世卡特拉尼沉积物中铀的来源[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6年03期 |
6 |
陈松,廖文卓,潘皆再;长江口重金属元素的固液界面过程——Ⅰ.沉积相中Pb、Cu和Cd的行为和沉积机理[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2期 |
7 |
蒋梅茵;江西泰和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矿物特征[J];沉积学报;1985年03期 |
8 |
;第六章 古环境概貌[J];甘肃地质学报;1985年S1期 |
9 |
杨作升,孙宝喜,沈渭铨;黄河口毗邻海域细粒级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物入海后的运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S2期 |
10 |
唐寅德;连云港附近岸滩表层沉积物的动态判别[J];海洋科学;1987年05期 |
11 |
吴良基,范时清;珠江口外海区沉积物~(210)Pb波动与沉积环境因子关系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1987年03期 |
12 |
汪依凡,黄德佩,崔淑英;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测定[J];东海海洋;1987年04期 |
13 |
李粹中;南海中部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东海海洋;1987年Z1期 |
14 |
王硕儒,刘仲衡,曹钦臣;海底沉积物的模糊自动分类[J];海洋通报;1987年01期 |
15 |
史致丽,薛敏,吕小齐,陈晓春;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铜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6 |
鲍根德;北太平洋铁锰结核富集区沉积物和间隙水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1990年04期 |
17 |
王承书;;国外沉积学期刊文献摘要选登[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1年02期 |
18 |
李振林,秦蕴珊,Paul D.Komar;沉积物选择性起动机理及其在砾石沉积临界值分析中的应用[J];海洋与湖沼;1992年01期 |
19 |
A.J.Losher
,K.R.Kelts
,韦朝阳;淡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硫的固定作用及C/S比值的意义[J];地质地球化学;1993年06期 |
20 |
许金树,李亮歌;湄州湾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