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荀况与“百家争鸣”时代之终结

张铮  
【摘要】: 荀况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学说体系以儒家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吸收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成为战国后期“百家合流”的代表性人物。荀子的思想境界和学术成就标志着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百家争鸣”时代的终结。本文主要以文化史和学术发展史为视角,对荀子的思想学说和历史地位作出新的评价。 在内篇,笔者对荀况的学派属性进行了考辨,也就是围绕荀况如何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创新战国儒家思想体系的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将历代讨论荀况学派属性的诸家说法进行了回顾及述评;其次,通过分析诸家关于《荀子》成书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荀子》一书是研究荀子可以信据的重要资料。其次,从该书中笔者发现无论从文字还是学说思想,荀况都是完全符合汉代学者关于“儒家”定义的。最后,本文又针对荀子学说中的核心思想、他在儒家典籍的经典化问题及传承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进行考证,认为荀况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又根据荀况对儒家经典整理、传承及其弟子中的分化情况,可知荀况在战国晚期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以及后世儒家学术的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外篇中,笔者认为《荀子》书中有多处批评先秦诸子的文字。其出发角度是存在差异的,它的差异正体现了荀子治学的前后阶段性差异。本文针对《荀子》中批评其他诸子的文字和吸收其他诸子的文字,考证了荀况是如何吸收诸子的学说,并将这些纳入到他的儒家思想体系的。随后,本文又对荀况如何影响战国末期其他诸子的情况进行了探讨。 最后,本文通过对历代荀学研究总成绩的回顾,指出尽管历代学人在荀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一位学者在荀学研究中把荀况置入特定的文化和学术背景下,对荀况及其学说给予准确定位,并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这就为本文的探讨留下了较大的学术空间。这正是本文要努力探索的新课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朴;;荀子教育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向仍旦;;荀子论儒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赵源一;荀子人性论的诠释[J];学术研究;2000年02期
4 汪高鑫;荀学研究的新拓展——《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述评[J];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02期
5 曲爱香;荀子的天人观是人类中心论吗[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侯敬峰;高亚萍;;荀子对教育的认知面面观[J];沧桑;2006年01期
7 楊向奎;;荀子的思想[J];文史哲;1957年10期
8 征勇;勤俭篇[J];江淮论坛;1963年02期
9 爱群;;荀子语言论拾零[J];云梦学刊;1980年04期
10 郭志坤;;荀子与百家之学[J];齐鲁学刊;1987年03期
11 李书友;荀子伦理思想述评[J];浙江学刊;1988年01期
12 李经元;;荀子的人学思想[J];管子学刊;1988年02期
13 王兴洲,李鹏忠;荀子的伦理思想及其在儒学中的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14 刘玉明;荀子道德修养论[J];东岳论丛;1992年01期
15 杨国荣;超越本然的自我——从儒学的演变看荀子的人格学说[J];思想战线;1993年01期
16 聂凤峻 ,刘俊杰;荀子移风易俗思想浅议[J];齐鲁学刊;1993年02期
17 陈德安;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意义[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8 惠吉星;;四十年来荀子研究述评[J];河北学刊;1996年05期
19 魏永生;俞樾“尊荀”析论[J];东方论坛;1998年04期
20 郭金平,惠吉星;从荀子、董仲舒看儒家的人与自然关系学说[J];河北学刊;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启雄;;荀子的正名论[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2 泓峻;;从“人性恶”这一前提看荀子礼教思想的人本主义内涵——兼谈荀子与弗罗依德思想逻辑的相通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吾敬东;;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叶舟;;荀子人学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石——兼评荀子的人性学说[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程二行;;荀子的名学理论及其“用名三惑”通诂[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陈德安;;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倪愫襄;;制度伦理思想的儒法之争[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焦杨;;从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体系看荀子的学习理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孙中原;;墨家“杀盗非杀人”的命题不是诡辩[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铮;荀况与“百家争鸣”时代之终结[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小苹;荀子传经考[D];浙江大学;2011年
3 廉清;荀子荣辱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乔安水;荀子礼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姜登峰;荀子人性法律思想新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陈荣庆;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D];西北大学;2007年
8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彭岁枫;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荀子圣人观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永光;荀子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刚林;论荀子《乐论》的音乐美学[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白玉良;荀子理想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房登科;礼法同行天下治[D];扬州大学;2004年
7 金晖;荀子礼学思想的现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易波;性伪相分与凡圣异同[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瑶曦;孔荀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洪永稳;论荀子的文艺思想[D];安徽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永胜;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学平;荀子故里话桑麻 安泽山水走天下[N];人民代表报;2009年
3 记者 靳淑琴;山西师范大学荀子学院正式成立[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杨宝迪 实习生 刘佳;市领导会见日本客人[N];长春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武维生;走进荀子故里 神奇安泽[N];中国信息报;2010年
6 陈中浙;何为“群居和一”[N];浙江日报;2006年
7 苏晓峰 魏建云;科学发展创伟业 荀子故里今更娇[N];临汾日报;2009年
8 苗润田;论荀子的社会批判思想[N];山西日报;2009年
9 ;荀子与现代商业管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周炽成;荀孟在唐代的影响[N];山西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