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聚合物电光开关的基础研究
【摘要】:
本论文对极化聚合物高速电光开关的研制在理论和实验上进行了研究。高速电光开关在新一代的全光网络,新兴的ROF技术以及在军事国防上都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极化聚合物电光开关更因为聚合物光子材料高度的可剪裁性,优良的可加工性和优异的衬底兼容性以及近年来在光损耗、热稳定性等关键特性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使高速聚合物电光开关成为极具发展的实现低成本、高性能光子器件。基于自主研发的性能稳定的电光材料,从分子和材料结构、合成工艺与电光材料性能的关系入手,分别研究了掺杂型的分散红1/含氟聚酰亚胺、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有机/无机杂化复合型这两种电光材料。其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成膜良好,RMS仅为2.108nm,电光系数在1310nm可达50pm/V且稳定性良好,基于它的优良特性我们设计了一种加载条形波导结构,波导波导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4μm和3μm,分支波导的间距为30μm,调制区长度为1.5cm依据优化的设计参数成功制备了极化聚合物电光开关,经测试消光比可达8dB,为基于有机聚合物光波导技术在高速电光器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基础的探索。
|
|
|
|
1 |
尚辉;刘峰;李宇飞;;消除电光晶体内反向电场负效应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11期 |
2 |
张少军;田召兵;尹鑫;张怀金;王青圃;李世忱;;退压式La_3Ga_5SiO_(14)晶体电光调QNd∶YAG激光器激光性能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5期 |
3 |
王希斌;曹子谏;靳琳;任殿福;张大明;;基于KH560修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电光波导制备[J];光子学报;2011年04期 |
4 |
蔡英时,伊景荣,牛万青;红外10.6微米双普克尔盒电光开关的研制和工作性能[J];中国激光;1985年08期 |
5 |
胡红武;罗莹;;基于ATR技术的光开关的实验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04期 |
6 |
崔国新;李玉栋;陈靖;刘洪冰;张艳峰;齐继伟;许京军;孙骞;;利用铁电畴结构直接写入电控菲涅尔波带片[J];光电子.激光;2008年10期 |
7 |
陈晓莉;王培吉;;对晶体电光调制实验中输出光波曲线特性的理论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01期 |
8 |
桑梅;于建;任铁雄;倪文俊;付伟佳;李世忱;胡永岚;师瑞泽;;准相位匹配PPKTP极化反转的监测[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
9 |
王良涛;恽斌峰;胡国华;崔一平;;DR19/PMMA掺杂型聚合物的电晕极化研究[J];光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
10 |
陈险峰;刘坤;石剑虹;;基于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的电光开关(英文)[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1 |
程晋明;李军;;电光开关对被动锁模激光器输出脉冲的影响[J];高能量密度物理;2006年03期 |
12 |
王必利;王慧;;向列相液晶电光特性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1年02期 |
13 |
蒋骥;朱宏宇;程柯夫;周进;潘永华;;扭曲向列相液晶偏振性质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7期 |
14 |
;联苯类液晶化合物的初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75年01期 |
15 |
邰仁忠,吕福云,袁树忠,关信安,李兵;压电诱导型声光调制器中的电光效应[J];物理学报;1992年06期 |
16 |
张洪喜,强亮生,李铭华,徐崇泉,徐玉恒;BSO晶体电光效应及其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17 |
程宁,钟嫄,崔一平,单训英,刘举正;PVK掺杂偶氮苯衍生物薄膜的电光效应及光折变效应[J];中国激光;1996年05期 |
18 |
郑奎兴,鲁敬平,张雄军,郑建刚,董云,冯斌,魏晓峰;阳极化膜用于等离子体电光开关放电腔绝缘模拟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S2期 |
19 |
李叶芳,潘洁,梁秀萍;电光调制通信实验的改进[J];物理实验;2001年01期 |
20 |
朱式庆;几种电视显示器的性能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