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邴智武  
【摘要】: 本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工程”和吉林省地调局“吉林省西部高氟、高砷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项目。松嫩平原地下水原生水质不佳,是我国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长期以来由于水质问题导致该区地下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保证区域饮水安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展地下水中氟、砷中毒的研究十分必要。 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借助野外调查、测试分析及数据分析技术等,结合地质、地貌特点,开展了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分布特征及相关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组实测数据及对比国内氟、砷中毒地区,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氟、砷的来源,归纳总结了影响两者富集的因素,提出了典型区地下水氟、砷的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富集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宏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地区进行地下水中氟、砷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总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明,韩晓君;松嫩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年04期
2 李昌华,何万云;松嫩平原盐渍土主要类型、性质及其形成过程[J];土壤学报;1963年02期
3 李建东;郑慧莹;;松嫩平原针茅草原的特征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探讨[J];植物生态学报;1987年03期
4 刘伟,陶军德,张豫龙;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9年03期
5 陈铭;张树清;宋开山;王宗明;王丹丹;;基于GIS的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6 张哲寰;赵海卿;李春霞;刘强;马宏伟;朱巍;张庭秀;;松嫩平原土地沙化现状与动态变化[J];地质与资源;2008年03期
7 刘强;马宏伟;田辉;安志娴;;松嫩平原湿地分布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质与资源;2010年01期
8 姚书春;薛滨;吕宪国;肖海丰;;松嫩平原湖泊水化学特征研究[J];湿地科学;2010年02期
9 迟春明;王志春;;重度苏打碱土饱和导水率特征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0年03期
10 初本君;高振操;杨世生;席小华;;试论松嫩平原泰康组时代[J];地质论评;1989年02期
11 王福,程思顺,丁本昌;松嫩平原典型苏达盐化土壤治理与经济效益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6年03期
12 卢彦;李光;;松嫩平原区粮食生产与水资源需求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13 郑慧莹,李建东;松嫩平原草原植被分类系统的探讨[J];植物生态学报;1990年04期
14 李建东,郑慧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改良治理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15 王海霞,万忠娟,于少鹏,罗新正,孙广友;松嫩平原距今150年湿地景观结构重建[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6 张延坤,王教河,朱景亮;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的初始水权分配研究[J];中国水利;2004年17期
17 苑丽华;;松嫩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J];地质与资源;2006年02期
18 赵红艳;;近10a来松嫩平原湿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湿地科学;2006年03期
19 李延生;;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大气降尘地球化学特征[J];物探与化探;2011年04期
20 郑慧莹,李建东,祝廷成;松嫩平原南部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J];植物生态学报;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健生;苏春田;单海平;邹胜章;陈宏峰;;桂中岩溶区铁锰结核土重金属元素富集规律及作物质量响应的研究——广西黎塘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韩晓君;;松嫩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金洲;乔保龙;陈树民;王夏涛;王凤茹;;对角沟剪切带型铜矿床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欧正;韦重韬;Santigie kekuda Sesay;李卫宽;;广西下巴铅锌矿床镉元素的富集规律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顾雪祥;付绍洪;王乾;李发源;章明;;扬子地台西南缘主要铅锌矿床分散元素镉、锗、镓富集规律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李建东;;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高艳娇;刘胜祥;刘殊;赵宏;;大庆至肇源高速公路对松嫩平原湿地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8 王春雨;王跃武;龙显助;;松嫩平原引、蓄、排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概论[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世俊;;系统工程在松嫩平原三北防护林总体规划中的应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姜明;吕宪国;;松嫩平原湿地扰动因子及其生态系统反馈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永田;广西大厂矿田铟的富集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尚宗波;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模拟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3 李红;松嫩平原根茎型禾草种群的繁殖特性及趋同适应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泠;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5 付金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D];西北大学;2004年
6 杜崇;松娕平原土地荒漠化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郭建林;苏里格气田相对高产富集储层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李志强;重庆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李昭阳;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的松嫩平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若冰;浅层生物气特征、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邴智武;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汪跃;高尚堡油田南部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毛光武;福建龙岩中甲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伴生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李晓东;基于GIS的松嫩平原湿地信息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郑冬梅;松嫩平原盐渍土水盐运移的节律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潘保原;土壤改良物质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作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杨三东;红三叶草中硒的生理生化及其富集规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丁雪梅;松嫩平原两种生境羊草种群根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动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建朋;含盐量对松嫩平原碳酸盐渍土工程性质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魏国强;松原至金宝屯公路盐渍土性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李斌;“今年水稻最低收购价还要再提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冯建维 记者  贾红路;松嫩平原黑河等地处于干旱状态[N];黑龙江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伟;今年起,松嫩平原分期永久性禁牧[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林东升;谭志娟代表:松嫩平原农田防护林亟待更新改造[N];农民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石明山 李宏 记者 张兆军;羊草移栽抹绿松嫩平原[N];科技日报;2006年
6 天君;松嫩平原今年全面禁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7 杨兴文;松嫩平原南部首次发现两大“富硒”黑土区[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 汪波;黑龙江对部分草原实行禁牧[N];人民日报;2006年
9 郭海峰;平原飘绿带[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10 记者孙英威 王文志;加快建设松嫩和三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N];经济参考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