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
本研究根据胰腺微循环的特点,以及对缺血缺氧敏感的特性,通过结扎胰尾处胰腺组织,成功的建立了大鼠急性胰腺损伤模型;观察了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大鼠尾静脉回输移植后,对损伤胰腺的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修复作用的可能机制。
结论
本论文通过贴壁筛选法和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对该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应用流式细胞检测其表面抗原,证实了所得到的贴壁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该方法可以在体外分离、纯化、扩增MSCs,并可获得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纯度较高的活性骨髓MSCs,为下一步研究MSCs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充足的MSCs产品和良好的实验基础。
同种异体MSCs经大鼠尾静脉回输移植入造模大鼠体内,发现MSCs24小时开始迁徙、定居到受损的胰腺微血管及组织,不仅逐步修复和再生胰腺腺泡和血管,而且还可以修复和再生胰岛结构,使受损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得到逐步的改善。此研究结果,不仅对开展人体临床应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急性胰腺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手段。本论文的实验研究结果提示,同种异体MSCs移植能成功的修复和再生胰岛结构,且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水平趋于正常。这是否能为目前无法根治、且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极高的糖尿病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呢?
|
|
|
|
1 |
董瑞,王自法,吕毅,潘承恩,祁怀玉;5-氟脲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探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21期 |
2 |
刘新才;;抗癌药治疗胰腺疾病的临床效果[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8年03期 |
3 |
薛宝刚;张云祥;;γ线局部照射后大鼠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变化[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8年04期 |
4 |
王伟,杨大明;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诊断慢性胰腺炎的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4年08期 |
5 |
范杰;;肾脏病末期消瘦综合征中的胰腺外分泌机能不全[J];国际消化病杂志;1984年02期 |
6 |
陈登庭,刘现立,袁新玲,汪素琴,刘公章,胡荫浩,常秀珍,李素霞,陈庆珍,潘建国;0.25%5-氟脲嘧啶胰被膜下灌注抑制胰腺外分泌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5年01期 |
7 |
徐如堂;桔梗汤介导CCK促进胰腺外分泌的作用:对意识存在大鼠及健康人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年02期 |
8 |
闫长虹;霍兴华;;胰岛生理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08期 |
9 |
薛宝刚,张云祥,潘国宗;电离辐射降低大鼠胰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机制的一些初步分析[J];生理学报;1987年05期 |
10 |
周锡鹏;;30例睥阴虚证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J];湖南中医杂志;1990年03期 |
11 |
陈富生;赵君庸;贾锡安;;硒对大鼠胰腺RNA合成和RNA含量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年04期 |
12 |
杨英魁,朱文玉;生长抑素在糖尿病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中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3年04期 |
13 |
张丽杰;“分子伴娘”在胰腺外分泌机能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4 |
李铸;杨大刚;胡韵;赵会庚;;胰腺脓肿十二指肠内瘘1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15 |
韩兵;于皆平;;胰腺外分泌的激素调节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年03期 |
16 |
姜永锋;坏死性胰腺炎恢复后的胰腺外分泌功能[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6年02期 |
17 |
宋励;王彤;乔从进;景雅;;发育中小鼠胰腺D细胞的发生、形态及分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8 |
叶伯根;耿小平;;胰腺中段切除术的适应症、近期和远期的效果[J];肝胆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
19 |
陈金才;吕农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研究现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
20 |
;胰腺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