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M-CSF的影响
【摘要】: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裸支架及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前后炎症因子M-CSF的变化,探讨裸支架的可行性。对象及分组:选择于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AMI患者48例。分为两组:1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置入裸支架组22例;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置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26例。2、标本采集及检测:所有病例均于PCI术前及术后24h、48h从肘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M-CSF水平。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分析应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脂、白细胞、合并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等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心肌酶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差异(P0.05)。两组血管病变支数、AMI发病到再灌注时间两组间无差异(P0.05).M-CSF结果(pg/L):1、两组术前M-CSF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2、两组术后M-CSF水平,较术前呈明显升高(P0.05)。3、BMS组M-CSF水平术后48小时与术后24小时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4、SES组术后48小时M-CSF水平较术后24小时下降,但仍高于术前。5、术后48小时M-CSF水平SES组低于BMS组(P0.05)。1. AMI患者PCI术后M-CSF明显升高,这可能与PCI加剧了炎症反应有关;2.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术后48小时M-CSF较术后24小时明显下降,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有抑制炎症反应作用。3.涂层支架抗炎作用可能是降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另一机制,在早期发挥作用。4.在支架选择问题上,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